“肉来了。”周逸尘把东西拎进厨房。江小满把肉接过来,开始处理。“行了,你们俩忙着,我去把炉子生上火。”他说着,就去摆弄那个新买回来的煤炉子去了。厨房里,江小满接过了主导权,菜刀在案板上铛铛铛的响个不停。高秀兰也闲不住,帮着洗菜切菜,打打下手。两个姑娘凑在小小的厨房里,一边干活一边说着悄悄话,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很快,饭菜的香味就从厨房里飘了出来。没过多久,一顿丰盛的午饭就做好了。一盘油汪汪的土豆烧兔肉,兔肉烧得软烂脱骨,酱汁浓郁。一盘白菜炒肉片,肉片肥瘦相间,裹着白菜的清甜。还有一盆热气腾腾的萝卜汤。饭菜都端上了堂屋的炕桌。三人盘腿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围着小方桌。“快尝尝,秀兰,看我手艺咋样!”江小满热情地给高秀兰夹了一大块兔肉。高秀兰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夹起来,小口地吃着。“好吃!小满姐,你做饭真好吃!”这话倒是真心实意的。周逸尘也笑着说。“你小满姐别的不行,做饭确实有两下子。”江小满瞪了他一眼,又给他夹了一筷子白菜。“就你话多,快吃吧。”三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天。聊的都是向阳大队的一些琐事。比如孙满仓队长家的牛又下了个牛犊子,再比如赵学农队长家的闺女说了个婆家。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却透着一股子浓浓的烟火气。高秀兰把队里的近况都说了一遍,也算让周逸尘和江小满了解了不少情况。吃得差不多了,周逸尘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他看向高秀兰,脸色也变得认真了些。“对了,秀兰,说正事。”高秀兰一听,也立马坐直了身子,像个等着老师提问的小学生。“师父,您说。”周逸尘沉吟了一下,才开口问道。“你现在一个人撑着大队的卫生室,感觉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拿不准的病号?”高秀兰一听这话,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些,换上了一副认真的表情。“师父,还真有一个。”“是二队赵学农队长家的小儿子,铁蛋。”江小满一听,也来了兴趣,停下了手里的筷子。“铁蛋?那孩子不是壮得跟小牛犊子似的吗?他咋了?”高秀兰抿了抿嘴唇,眉头微微蹙起。“就是啊,本来好好的,前几天突然就发起烧来,咳得厉害。”“我一开始以为就是风寒感冒,就按您教的,给他开了点解表散寒的草药。”“可吃了两天,烧是退了点,但很快又上来了,咳得更凶了,晚上都睡不好觉。”她说着,脸上露出几分焦急。“我今天早上又去看了一次,听他喘气的时候,喉咙里呼噜呼噜的,像是有痰。”“我没辙了,就想着来县里问问您。”周逸尘听得很认真,脸上的表情却很平静。他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开始详细的询问。“发烧多少天了?”“连着今天,第四天了。”“咳嗽有痰吗?咳出来的痰是什么颜色的?”高秀兰努力回忆着。“有痰,但是他年纪小,还不太会吐,看着是有点黄,黏糊糊的。”“除了咳嗽发烧,还有没有别的症状?比如喘不喘,鼻翼有没有扇动?”这个问题似乎问到了点子上,高秀兰眼睛一亮,用力点了点头。“有!喘!我今早看他,他呼吸看着就比平时快,鼻孔一张一张的!”江小满在旁边听着,心里也跟着揪了起来。“听着就怪难受的,这到底是咋了?可别是啥大毛病。”周逸尘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猜测。他没直接回答江小满,而是看着高秀兰,循循善诱地问道。“你再想想,咱们之前学过的,《赤脚医生手册》上,跟这些症状最像的是哪一种病?”高秀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在炕桌上划拉着,嘴里小声地念叨着。“发烧,咳嗽,有痰,气喘……”她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惊惧。“师父……这,这该不会是……肺炎吧?”在农村,肺炎这两个字,尤其是搁在孩子身上,那可是能要命的大病。周逸尘的表情很平静,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就是小儿肺炎。”“你判断得没错,那些不是普通的感冒症状。”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普通的风寒,吃两天药,发发汗,也就好了。但像铁蛋这样,高烧反复,咳嗽加剧,特别是呼吸急促,有痰鸣音,这就是肺里出了问题,有炎症了。”高秀兰的脸一下子就白了。“那……那可咋办啊?”,!“我……我该给他用什么药?”她有些慌了,这已经超出了她能处理的范围。周逸尘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炕桌,示意她冷静下来。“别慌。”“肺炎是急症,但也别自己吓自己。只要用对药,处理及时,就没那么可怕。”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高秀兰和江小满都下意识看着周逸尘,脸上全是期待。“你现在回队里,马上去办两件事。”周逸尘竖起一根手指。“第一,去找赵队长,把情况跟他说明白,这病不能拖,最好是能立马送县医院。”“这……”高秀兰面露难色。“师父,您知道的,队里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来县医院的,又花钱又费事。”周逸尘点了点头,这情况他早就料到了。“我知道,所以还有第二件事。”“如果他们暂时不愿意来县里,你就得用药先控制住。”他转头对江小满说。“小满,去把我的药箱拿过来,再拿个纸笔。”“好!”江小满立刻跳下炕,手脚麻利地把东西都找了过来。周逸尘接过纸笔,刷刷点点地写下了一个药方。“这是麻杏石甘汤的加减方。”他一边写,一边给高秀兰讲解。“麻黄、杏仁用来宣肺平喘,石膏清热,甘草调和诸药。我给你加了鱼腥草和金银花,这两味是清热解毒的,专门针对肺里的热毒。”“你记住了,剂量一定要准,特别是麻黄,不能多用。”高秀兰凑过去,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得仔仔细细,又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小本本,认真地抄写了一遍。:()知青下乡:从当赤脚医生治疗中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