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才通读过几遍手上的新故事,陈先生却依旧不慌不忙,泰然自若的好像每日说的都是这故事一样。
他喝了口盏中浓茶,清了清嗓子,这才拱手朝四周见礼,周围略微有些嘈杂的环境渐渐安静下来。
“列位看官,有人见过猕猴有人见过猿猴,可有人见过天生地养从石头中蹦出的石猴?今个儿咱们不说那白袍小将,单说这东胜神洲傲来国……”
能干说书先生的,嘴皮子上的功夫定是要比一般人强的。
哪怕桑榆在后世听过、看过各种演绎与表现形式的《西游记》,在对方恰到好处的停顿与惟妙惟肖的配音下,渐渐也听得入了迷。
“啪!”
骤然一身清脆的醒木拍案声响起,桑榆一下惊醒。
陈先生捋了捋须,笑道:“列位看官,今日这出《西游记》就说到此处。”
“正所谓‘定海神针认旧主,金箍铁棒遇真君’,从此天上地下任纵横!要知那猴王后头如何闹天宫、战天将?咱们下回书接着说!”
这句话刚落下,他便想端起那盏小二刚添过水的茶盏喝上一口润润嗓子,却听台下众人纷纷出声。
“陈先生,再往下说一回吧!这猴王要怎么从东海龙王手里取走金箍棒啊?”
“对啊对啊,再说一回吧!不听完闹天宫、战天将的故事,今晚回去怕是夜不能寐啊。”
“陈先生就再说一回吧!”
……
那口到了嘴边的茶水终究是没能喝下去,在仲家茶楼说了不少年故事的陈先生敏锐察觉到一件事——这本话本要爆。
如果说谁最先能知道一个话本受不受欢迎能不能火爆,那说书先生称第二,原作者都不敢称第一。
他们接触的话本故事最多,每日跟看客打交道,仅仅通过他们的反应与表现就知道一个故事大概的前景。
故事能说多久、是否要换,这些都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他本人其实也挺好奇故事的后续发展的,只不过嘛,他手头也就只有前两回,且得等呢。
陈先生见茶楼内的议论声越来越大,知道自己再不出言安慰怕是要犯众怒,连忙起身。
“诸位诸位,且听我一言,陈某与大家一样,对于话本后面章回的故事发展同样很好奇。但这话本昨日刚刚写成,仅有两回内容,总不能无中生有编出后续来吧。”
“咱们不着急,以后每日仲家茶楼都会说上两回的新故事,咱们一起跟着猴王往下看。”
陈先生多年的好名声再加上能出现在青寰街的,多是些受过教育懂礼知礼之辈,一场躁动这才渐渐平歇。
不过议论声却没停下,窸窸窣窣的小声讨论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