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60章(第3页)

第60章(第3页)

主席深沉地说:“是啊,沙俄侵占了我国超过1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加上外蒙和唐努乌梁海,就是33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掉了清朝国土的14。就是这样,为了区区3亿美元资本,前世我们还得忍辱负重,苏联还觉得是对我们多大的恩惠。力胜同志,感谢你啊,让我这一世,不必再这样对苏联低头忍辱。”

李思华笑了笑,她将话题转向了公有制。

她指出,我们推行以公有制为主的所有制体系,就必须对公有制的弊端高度重视,不能只是大唱赞歌,历史上、世界上都没有完美的体制。正视弊端才是进步的前提。

公有制最大的弊端,是因为很难直接体现“公有”,需要国家作为中介,来将公有制创造的财富对底层人民进行分配,于是劳动者个人与生产资料、产品之间被分离了开来,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与私有财产没有了直接和必然的联系,这就可能导致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抑制生产力的提高。用西方经济学术的语言来讲,这叫“产权不明晰”,他们认为只有产权结构被明晰,经济组织才是有效率的,其实就是变相地说只有私有制,才是有效率的。

另一个弊端是,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公有制下,难以进行“破坏性创新”或者叫“颠覆式创新”。这个说法虽然太过绝对,但仍然值得高度重视。因为对于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层而言,资产保值增值才是他们最重视的,他们不是“主人”,只是“管家”,于是就难以做出会颠覆过去收入来源的创新举措,倾向于保守而不是创新。一言以概之,是守家之犬,而非可以到野外积极打猎的猎犬。

主席听得非常专注,这对于他而言,属于新的知识,他原来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经济部分的知识,这让他也感觉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公有制的缺陷,自然就是私有制相应的比较优势。但是我们允许私有制,最根本的并不是从公有制的缺陷出发,而是我们要承认利己主义的合理性,这是人的生物本能,我们不能完全否认。

李思华认为,从弥补公有制的缺陷出发,可以考虑如下的策略组合,她的思路是:

“主席啊,我的总体思路是,允许私有制在限制下合法合规发展,对公有制经济形成补充。所谓限制,根本性的就是两条,即保障雇工的合法利益,以及限制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过多占有;所谓对公有制的补充,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让私有制作为鲶鱼,鼓励私有制企业在那些高风险、创新性、颠覆性的领域去先行发展。”

“例如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如果他们闯开了初步的道路,我们可以用国家基金、风险投资的方法扶持其发展,以混合制企业的方式,控制重要的战略科技产业;另一种就是公有制不可能占有所有的产业领域,例如小商小贩,例如城市中创新的服务业,这些领域,完全可以让有头脑的私人,去发现市场并投资创业。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从维护公有制角度出发的利己主义,这里的利己,就是有利于维护公有制。

“在公有制企业内,要保证一定的物质激励机制。我们擅长并相信政治思想教育,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激励,但不能完全依赖精神激励,时间长了很难维持,必须配套物质激励,精神加物质的双重激励,才能保证公有制企业管理层和工人们的长期积极性。目前开始试行的“管理层和员工分红股”以及管理层相对于员工5倍以内的高薪机制,都是一种尝试。”

“对公有制企业的创新和颠覆发展,要有新的办法。我有一个想法是,物价局现在是核定各种工业品成本的,直接将所有的工业品成本抬高5%,相应售价可以同步提高5%,不让企业受损失。这5%被税务局以创新税的名义征收税款汇集,然后通过系列机制,用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例如,其中4%的资本,是用来研发那些方向比较明确的应用科技的,例如纺织行业,也许就会有某种方向的新型织布机。对于这类创新,企业自身可以投标,企业可以和相关研究所联合投标,研究所可以单独投标,社会上科技人员可以组织私人企业,以其技术团队单独投标,反正是各种具备研发能力的团队,都可以提出申请,提交研发方案,获得研发项目,成功后国家将相应技术,赋予缴纳了5%创新税的相关企业,让其获得研发的技术,改造生产力。”

“而剩下的1%的资本,是用来研发那些方向并不明确、甚至根本不知道未来有没有用的可能“虚无缥缈”的潜在科技,只要能够提供通得过科学家创意审核小组的审核,认为可能有点希望的,就小额地提供研发资金,让其实践个人看起来疯狂的科学想象。这1%的钱,要做好基本上打水漂的心理准备,绝大多数资金,肯定会被无效益地烧完,最后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哪怕是几千个不靠谱的想法和项目内,只要最后能够烧出来几项好的科技,我们最终就不会亏本。”

“我以前听说,蒸汽机就是西方喜欢科学的庄园主无聊之下,搞科学玩具搞出来的,而且刚刚出来的时候,除了新奇,也没有人知道这玩意,未来会有那么大的用途,居然会形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

“所以我的思路,是以全民承受工业品价格提高5%的代价,来给国家科学研究体系,提供永续的研发资本。在现代科技研发中,资本才是第一生产力,有时候,其重要性还超过了人才,因为在不断的资本投入下,科技人才才能被训练和教育出来。”

“当然这样大的资本投入,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除了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以及教育部、科技部、能源部对于相关领域项目的交叉监管以外,在调研体系内,要设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调研部门,专门对项目审核、项目进行、科技应用等方面进行调研,避免对研发资金的滥用,总之,要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监督规则和惩罚条例。”

“还需要建立机制,督促公有制企业,不断进行小步快跑的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我的另外一个想法,是仿照上述的研发资金来源,对战略资源和具有准垄断性的重要工业原料,增加10%的技改成本,提取出来作为专门的技术改造补贴。对于那些公有制企业合理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自身筹款一部分,国家用这个技改税支持一部分,即愿意技术进步,国家就支持补贴,否则就没有。”

“公有制技术企业的利润,需要规定不同的比例,专门用来进行与产业和产品相关的科技研发,即企业必须有研发投入列支,这也是强制性的,经济调研员们,要将之作为调研的重点,凡是发现企业领导挪用这笔资金的,将之作为重大经济犯罪行为进行追责。”

“总之,对于公有制企业的激励,以及提升效率,将是我们经济战线的重大挑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成败,是核心关键的重大任务。”

主席沉默了一会,他的神情有点凝重,说道:

“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包括我在内,一直以来,都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革命成败压力,对于未来国家治理,学习和思考是很不够的。你的思路我清楚了,短期我是无法表示赞同或者反对的,过一段时间,我思考成熟一些,再和你探讨。总之,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新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而现在看来,管理和激励好公有制企业,就是建设新世界的关键手段。”

第100章李思华疯狂的地缘和资源战略(一)

接下来的大问题,是地缘战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打败蒋介石政府,统一全国,建立新中国,这是已经确认的现阶段的战略。但是,我们现在就要为未来布局,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布局,如何让新中国,尽快地从整体落后贫穷的面貌,转变和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强国、大国和让无产阶级富裕起来,成为共同富裕的有产阶级呢?这第二步的大战略尤为关键。

李思华先从关键的地缘战略谈起,她问主席:“您知道为什么当初发展西华的时候,为什么我一定要从缅甸破局,将之作为革命发展年的第一个大根据地?要知道当时的同志们都很难想通,我完全是用自己的威信,来作为赌注的。”

主席哈哈一笑,说道:“成功者是不受谴责的,所以现在同志们没有人说这一战略不好。但是如果在事前啊,包括我在内,多半也是会反对的。因为缅甸的英军势力虽弱,但英国是世界霸主,正常的想法,当然是如果英国大举派兵,形势就会逆转,出兵缅甸,不但不是寻找到了弱点,甚至可能是碰上了全球最强,有点鸡蛋碰石头的味道嘛。”

李思华笑了:“做出这一战略选择,当然因为前世的记忆,使得我对于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窘状,非常了解,知道他们害怕再打一次类似布尔战争这样的消耗战,他们的霸主地位已经很危险了,所以其实是似危实安。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选择缅甸本身有什么意义呢?”

主席想了想,说道:“你的资本和武备来自于美国,必然需要出海口,这是原因之一;其次,你肯定对东南亚有想法。不过,占领缅甸这个事情本身,一些同志是有想法的,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受够了帝国主义的欺辱,将心比心,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欺负其它的弱小民族。民族自立自治,应该是我们的原则。”

李思华冷笑了一声,说道:“迂腐的书生之见!只见一叶,不见泰山;只看着表象,却不去深究内理;只顾着眼前,却不去思考将来;只顾着所谓自己的迂腐道德,却忽视整体民族的生存发展。短视之至!”

主席哈哈一笑,说道:“不要生气嘛,来,说说你的见解!”

李思华说:“首先这个所谓民族自立自治,我是就非常不认可的。这些同志自己不研究,完全是听到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就以为真的是事实,这是懒政以及懒于学习研究的一种表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