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至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与北海道这3个部分,压制了日本的北方,总面积17。55万平方公里。这3个地方是“鲸海”即日本海的东北出口;朝鲜半岛与九州岛这2个部分,压制了日本的南方,朝鲜半岛面积22。6万平方公里,而九州岛是3。65万平方公里,合计26。25万平方公里。”
“所以北与南,正好构成了2个省,将日本死死地钳制在中间,不得动弹。未来日本必然是美国与我们斗争的基地,而如果我们达成上述战略,日本就很难发挥美国期待的作用。”
“单看朝鲜半岛与九州岛,控制了这两个岛,加上收回台湾和台湾北上接壤九州岛的一系列小岛例如钓鱼岛等,就意味着不仅渤海,而且黄海和东海,都将成为我们的内海,这将极大地保障在缺乏海军武力的基础上,我们从大连一直到广东香港的沿海安全。这个意义非常大!”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得到,从朝鲜半岛、九州岛、台湾北系列小岛到台湾,就形成了对中国沿海的一条防护岛链,这条岛链,在前世是美国用来封锁我国的“第一岛链”,在这个时空,我们要将第一岛链,变成我们自己的武器,给我们圈进了非常一大片的内海,增加了大量的海洋国土。这样我国的沿海城市,安全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而渤海、黄海和东海这3个内海,几乎完全变成我们的海洋领土,我们就可以用来充分发展海洋经济。”
主席听得心潮澎湃,这真正是战略上的大手笔!“以陆制海”的大国策!但问题是如何保障对这些海岛的控制呢?海军没有至少五十年,恐怕难以与美国对抗。
李思华的答案是5个策略。
第一是原子弹,目前已经全面开始研制,而且中程和洲际导弹载具,也在一起研发,目标是到1945年历史上美国完成的同期,我们也完成,开始形成与美国的彼此核威慑。美国因此必然顾忌,进攻我们占据的海岛,会导致双方的核大战。
第二是侧重发展空军和防空、反舰导弹部队。在这些海岛,要形成密集的“刺猬岛”,让美国知道,进攻这些岛屿,必然付出非常惨烈的代价。
第三是移民,这些海岛,除了库页岛等少数地区,多半非常适合人居,大量移民,形成当地经济基础,并组建起我们野战部队-地方部队-民兵组织的3级军事体系,让美国对于登陆的陆军作战完全绝望,那将是远比他们进攻日本岛屿更惨烈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第四是充分利用美苏矛盾,在美国眼中,欧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东亚。美苏在欧洲的矛盾,更加是不可调和。美国十分清楚,一旦与我们交恶,就是逼迫我们倒向苏联,正将形成地缘政治上“世界岛”陆权的彻底成型,他们不可能不顾忌。
第五是贸易捆绑。我们的大市场对于美国,尤其在我们经济有一定发展的前提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我们也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还是需要发展一定的对外贸易的,其中对美贸易必然是大头。贸易的利益,也会构成对美国的一定制约,虽然这方面的制约是相对弱势的。
主席对于李思华的岛链战略,感到既振奋又担心,这个战略远比东南亚战略要更冒险,需要看我们十年后的发展结果,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实力,这个战略才有实施并完成的可能性。
第101章李思华疯狂的地缘和资源战略(二)
第三个战略方向,自然是外蒙与唐努乌梁海,总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至于外东北,需要根据届时的情况而定。
李思华对于这个战略方向的设想,还是与时间有关,如果1939得以建国,那么苏联从1941年开始,接下来将有至少4年的时间,陷入与德国的艰苦作战中,在此期间,拿回外蒙与唐努乌梁海,难度并不大。
主席严肃地说:“如果在这个方向也出击,加上其它两个战略方向,我们会不会得罪所有的大国?在1945年苏联击败德国后,矛头会不会转向我们?”
李思华冷静地回答:
“一切都取决于实力,但是我们可以遏制与苏联的冲突。原因是苏联自身在二战中损失极为严重,其实在战争后期,苏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美国的支援,美国为二战向英国和苏联贷款了差不多500亿美元,其中英国得到300多亿美元,而苏联得到了100多亿美元,实际上是大量的战争物资和武器弹药。”
“但在1945年打败德国后,苏联就成为美国最大的对手,因此对于苏联的态度急促转变,由盟友变为主要的潜在敌人,不但再不支持继续向苏联提供战争物资,而且开始催促苏联还债。苏联自己呢?其工业基础大量位于欧洲地域,在德国二战早期的进攻中,几乎损失殆尽,靠的是迁移到乌拉尔山以东的部分工业支撑自己。”
“所以二战后的几年中,苏联其实是一个虚弱的巨人,并没有表现出来的力量那么大。说白了,其短期已经打不起大仗。对于我们,战争讹诈或许有,但肯定不敢开启大战。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如果有500万高度机械化的陆军和比较强大的空军,实际上苏联会非常忌惮,担心陷入与我们的长期战争,从而其欧洲部分不稳,会输掉其二战的成果。”
“所以啊,苏联比起我们,更是举世皆敌。而等到我们在苏联之前有了原子弹,它对于我们就会更忌惮,对于战争就会更小心。”她又走到了地图的前面,指着中苏接壤地带对主席阐述她的思考。
“从具体的战争部署来看,苏联与我们之间会有3个战争的潜在区域,新疆、外蒙与唐努乌梁海、以及远东地区。”
“很明显,届时苏联只在新疆有着战略优势,在其余两个地方,都很困难。我们在外蒙与唐努乌梁海,必然依托大量山岭,部署大量的装甲和坦克部队,还有大量空军,对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很难防范我们切断这条苏联通向远东的唯一性的大铁路。在远东,苏联的形势是最恶劣的,我们从东北、朝鲜和库页岛对于外东北构成了三面合围的形势,而苏联远东部队只能依靠西伯利亚大铁路即远东铁路获得补给,可谓命悬一线。”
“所以呢,一切还是取决于实力,只要我们构筑完成了上述布局,苏联是不敢打的,因为这就形成了远东与新疆的交换,他们可以占领我们新疆的西部,但绝对将失去远东,这样的交换,肯定是他们不愿意的。”
“斗争的焦点,将在于外蒙与唐努乌梁海的边界,他们会不断试探,试图解除我们对远东铁路的威胁,实际上就是解决远东的运输问题。成败与否,在于我们能否守住外蒙与唐努乌梁海的边界。”
“我个人认为,在1945年之后,我们在陆地上不会再惧怕任何大国的挑战,即使是苏联也是一样,按照现在工业格局的发展,10年后,我们的钢甲铁流,并不会逊色于苏联,而我们的地利,除了新疆,其它地区都远在苏联之上。”
“所以苏联理性的态度,在看到我们的实力后,是不敢完全翻脸的,因为他们在东欧地区,受到的西方北约的军事压力太大,他们的军队主力,是不可能离开欧洲的,对付我国的,只能是小部分的军队,有个200万军队已经了不得了,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应付的。”
主席出神了一会,吁了一口气,说道:“三个战略方向,我们的弓弦也都拉满了喔,一切都取决于届时的实力。”
李思华点头,说:“所以节奏也很重要,需要根据到时候的二战局势变化,而及时调整我们的策略。关于东南亚攻略,我还有一个子战略。”
她在地图上,指到了印度尼西亚的位置,脸色带着五分冷酷,说道:“拆了它!”
她解释说:“印尼总共是5个大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的大部分,以及新几内亚岛的不到一半。后两个岛的资源少、土地也贫瘠,所以能承载大量人口的就是前三个,即爪哇岛(现在4000万人)、苏门答腊岛(约1000万)以及苏拉威西岛(约1000万),整个印尼6400多万人(1950年数据),绝大部分都在这3个大岛上。”
“我们的东南亚战略,要取掉苏门答腊。而对于爪哇岛,我有一个有点疯狂的想法。那就是在国内解放战争时,保留几十万的桂军和常军,在1944年日本快不行的时候,将他们放到爪哇岛上去,作为对配合美国进攻日本的交待之一。”
“为什么这么做呢?我的思路是为了国内“泄洪”,说实话,解放之后,除了镇压掉最反动的部分阶层人员以外,与我们不是一条心的,对社会解放和社会主义,不肯由衷支持的人,肯定还是大把。指望改造,其实是扯淡,大多数人是改不过来的,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这些人杀掉,罪不至死嘛,人家就是不同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