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07章(第2页)

第107章(第2页)

所以林彪他们先收容俘虏,然后紧急电告中央军委。收到电报,倒是让李思华又喜又气,不过她平静下来,想着大规模杀俘,终归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性格,所以林彪他们下不了手。于是回电林彪,让他安排将这些俘虏全部转送后方,她要让这些侵略者一辈子挖矿到死!这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

战后的统计,日军逃出去的大约不足10万人,加上在天津港口附近的驻屯部队,总数已经只有约20万人。此前显赫的70万大军,几乎有50万被歼灭,而日军史上显赫的那些部队,例如第2师团、第5师团、第9师团,都消失在了这场残酷的战役中,加上此前的第6和第14师团,日军最核心的20个一等师团,仅仅在此役中,就失去了5个。

最后岗村宁次以及土肥原贤二,这两个老奸巨猾的家伙,逃得了性命。而被称为日军精英的板垣以及吉信良辅,都葬身在了战场。

第172章河北之终战

河北决战的结果,自然震惊了全国和全世界。由于此前日军和西华军双向的考虑,双方都没有同意西方各国“观战团”和记者们的继续观战,因此对于这一场战役的细节情况,武官们和记者们都不太清楚,但是结果太惊人了,按照西华的公告,河北决战的结果,日军70万人,被消灭了50万人,这样的战斗,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规模最大的战役媲美!

因此武官们四处出动,尤其在西华,他们拼命地打听战役的细节。

然而,就在河北决战基本完成的时候,河北战场的第二场决战,又开始了,或者可以称之为“河北的终战”!

徐向前的目光深邃,最艰难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最近的十天左右,前期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最主要的,就是利用部队的规模优势,势横扫了石家庄周边的广大区域,使得石家庄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但是并不完美,日军仍然维持着后路,其布局大致相当于一个“T”型,上面的一横是这座城市防线,而下面的一竖则是日军联结石家庄与辛集的道路,即日军的后路,日军通过这条道路,可以保证其退向沧州等地的退路。

所以徐向前的选择是,一方面猛攻城市,将日军主力吸引在石家庄沿线,另一路则大迂回宁晋、衡水,准备在深州附近切断日军的退路。

实际上,他有点疑惑日军为什么不撤退,很明显日军长期占领石家庄已经没有可能性。他的疑惑,其实是不知道日军此时高层军官的普遍心态。

类似他对面的日军司令员香月清司这些人,其实都以此时的“中国通”而著名,他们自觉对于国民政府为代表的中国,了解到了骨髓里,对于国民政府军队充满了蔑视,这种心态不会因为出现了西华,就马上完全消退。

所以对于其它战役方向上日军的失败,他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认知西华的强大,而是“如果是我指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会将失败归咎于日军的将领表现差劲,而因为自己之前对孱弱民国军队的“一直胜利”而自视过高。

另一方面的心态,就是那种日本人死不认错的性格,狂妄的性格下,明明知道已经打不过,却会幻想“天照大神庇佑,奇迹一定会发生。”

这种故事当然发生过,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神风”,元朝二十万大军讨伐日本,却因为大风而折损,让日本不战而胜。所以外人看他们是不知天时、负隅顽抗,他们自己,确实是在等待可能的奇迹。在李思华前世的历史上,日本败局已经明显得不得了,还在“1亿人玉碎”来祈望出现奇迹,直到被原子弹打断了脊梁。

所以既然当面之将,是香月清司这样还没有遭受过西华重大打击的将领,这种“负隅反抗”的抉择,就不足为奇。香月手握20多万大军,相对于已经知道的西华军的规模至少在40万以上,也不过是1:2的规模,他确实认为自己还有取胜的机会。

他现在的盘算是,利用石家庄的坚固工事,先抵挡住西华大军的进攻,迟滞和疲惫西华军,然后再发挥皇军的勇猛,反击击破西华军。

如果换了是已经得到深刻教训的岗村,肯定是毫不犹豫地撤退,不会觉得己方还有任何机会。但现在的司令官是香月,他充满信心地向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保证,心态上已经被打崩了的多田骏怎么说?现在日本国内军部对他一片喊打喊杀,他的性命都危在旦夕,威信也荡然无存,如果强硬要求香月撤退,可能反而让大本营下了决心让他去死——已经毫无斗志的司令官,要来干什么?他也祈望香月能够胜利,这样才能减轻他在华北大败的影响。

所以此时从香月到多田骏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赌徒没有输光最后的一个筹码之前,那都不算是输。

8月23日,石家庄攻防战爆发。

徐向前等待了几天,主要是等待配置给三野的部分轰炸机集群的到来。

轰炸机结合重炮轰击的模式,才更容易打破敌人的防御,和大量地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

攻防战的开始,自然是轰炸机的不断轰炸,以及重炮的不断打击。徐向前在前线配置了大量的步兵,因为日军会不断从“地下城墙”中涌出来反击在向心壕沟中的西华军,前线必须僵持住,火炮和轰炸才能连续地对“地下城墙”的防御工事实施。

这就是一场绞杀战,日军发现,30公里长的防线仍然是不够的,西华的火力太凶猛了,简单计算就可以知道,西华5000门重炮,就算平均分配,也达到了每6米防线,就必须应对一门重炮的程度,所以日军通过城墙水沟的水上运输补给,很快就被证明是个妄想,在西华军的炮火下,每一次运输补给,都损失巨大。

这导致不少的防御据点,在几天后就出现了弹药补给等缺乏的状况,他们有粮食,事先已经考虑到了。但是日军的弹药本来就不足,又是如此高强度的战斗,补给成为了极大的困难。

情况比较好的是一些相对大型的重要防御据点,既然是重点,当初配置弹药的时候自然也是重点,所以保持了比较好的战力。

但问题是,这条防线面临着正太线这条铁路。

三列火车轰隆作响地靠近石家庄,这些火车可不是常见的火车,而是装甲列车,每列火车上那巨大的炮口令人生畏。

这就是西华利用德国技术自己建造的装甲重炮列车。

德国一向痴迷于建造大型的装甲巨炮列车,二战时的“古斯塔夫”巨炮曾经轰动世界,尤其是曾经从几十公里外,一炮正好打中了苏联严密防御中后方的军火库,导致了超级的大爆炸。这件事让这种巨炮威名远扬。

其实这种巨炮的用途有限,因为限制性很强,必须有自身控制住的铁路线,它只能在铁轨上跑,几乎没有别的机动能力。

李思华看重的,是这种兵器的攻城能力,所谓“一炮糜烂十里”。在攻打有铁路线的城市的时候,这种兵器的威力还是非常有用的。

不过西华重点发展的,并不是德国那种追求无限火力,一颗炮弹都要5~8吨的巨炮,而是大大缩小了装药量,从而也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