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23章(第3页)

第123章(第3页)

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虽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练,愿一生中苦痛快乐也体验

愉快悲哀在身边转又转,风中赏雪雾里赏花快乐迴旋

毋用计较快欣赏身边美丽每一天,还愿确信美景良辰在前边

……”

第二天,李思华又安排计委、经委、财政部等经济工作部门,召开了专项会议,有了这笔资金,在1939~1940年的经济恢复期,以及1941~1945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必须大幅度的调整,整体建设的规模、速度,显然必须大大加强,原来的整个计划几乎都废了,需要重新进行顶层规划!

按照李思华自己的考虑,需要重点加强几个方面:

第一是“两弹一电”这三大战略科学技术的研发,包括原子弹、导弹科技,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在目前团队研发的基础上,继续加码并开辟不同的“支路”,例如导弹科技,品种繁多,除了最重要的弹道导弹外,包括空射,面射,潜射导弹,或者空空、空地、空舰、地空、地地、地舰、舰舰、舰空等多种性质的导弹,虽然有共同的导弹原理,但很多需要的技术是不同方向的,现在就要逐步地建立起来。还有不同的导航技术,例如惯性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科技。

原子弹的相关科技,也要朝向多个领域研发,例如弹头的小型化、氢弹的预研、多弹头技术等方面。

电子信息科技,那当然就有着更多的领域。例如各种基础电子元器件、模拟和数字电路、电磁场、感测技术,一直到最新的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等方面。

除了这些与军工和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李思华也琢磨着在基础科研方面要开始奠基了,主要是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这七门基础学科,还有它们的一些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边缘科学里面的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也非常重要。

这个时代中国自己的基础科学还非常差,西华时代也主要是强调应用技术,所以现在几乎是从头开始。不过李思华有一张王牌,那就是犹太人。到1938年末1939年初,德国人疯了般地迫害犹太人,导致犹太人现在只要是有个能接受的国家,先跑出去就行,现在根本没有人要求中国提供高工资了,能先活下来就行。而且中国这样得到德国官方许可接纳犹太人的国家,几乎是唯一性的,因此吸纳了大量的原来德国的犹太科技人员。目前人数几乎达到了5万人,加上亲属什么的,超过20万人。

这5万人中,就有不少当初在德国是做基础科学研究的,所以师资短期并不缺乏。而“十年翻译运动”也进行近5年了,大量的科学教材、以及科学著作被翻译出来,基本也能满足科学和教育界的需求。以前李思华犯愁的就是经费,基础科研可是个高投入“无产出”的领域,总算现在有了解决方法,那就赶紧做。

当然,借此机会梳理建立全国的主要大学体系,也是重点保障的方向之一。

除了科研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建设方面的加强以外,李思华也决心加强海军的研发和建设。重点是研发,因此自己太落后,其次才是装备,现在也没办法搞到什么好装备。在这个时代,苏联的海军也还是垃圾,与美日几乎都不好比,这就是后起工业国家的弱点,海军需要太长的发展周期。

所以李思华是安排先将海军的一整套各种研究所构成的研发体系建设起来。她前世“7”字头的一连串海军舰艇各个技术方向的研究所,可谓是赫赫有名,在这个时空,她也决心复制,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央企名下,一口气设立了19个研究所,从701到719所,每个研究所承担不同的任务方向,例如701是负责水面舰艇及常规潜艇总体的研究所,703是船舶锅炉涡轮机和燃气轮机的研究所,704是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总成的研究所,711是船用柴油机的研究所等。

她的决心是先夯实基础,小步快跑。在短期生产规模上先实现基于德国技术的“空潜快”,即飞机、潜艇、快艇的近海海军组合,建立海军航空兵,发展潜艇作为重点,然后配套鱼雷艇、猎潜艇、导弹艇等快艇。总之,是先奉行“近海防御战略”,再逐步发展成为远海蓝海军。

导弹科技目前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她已经有把握,中国会在德国之前就更早掌握导弹科技,所以她指望导弹成为中国薄弱的海军的第一个杀手锏,当然,由于缺乏大型先进舰艇,导弹出来后形成的“不对称”优势,也只能保持很短的年份,但能掩护海军发展一段时间就好。

第197章中苏摩擦与抗日成果?

1939的1月,对于此时的中苏边境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共发生了117起中苏军队之间的摩擦,频率之高,大大出乎了政治局所有高层的预料,也包括李思华本人,而“边民”之间的冲突,更是高达几百起。

本来在12月的时候,政治局已经向苏联发出建交的正式邀请,然而迄今为止苏联一直保持沉默,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1月份,明明是个冰天雪地的日子,不适合军队进行规模性的运动,苏联偏偏在这个时候挑事,更是耐人寻味。

其中最大的一起,接近于一场小型战争。发生的位置很有意思,正是李思华前世中,著名的1969年冲突的地点,黑龙江省虎林县的珍宝岛,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一个0。74平方公里的小岛,实际上对面也本来是我们的领土,就是被割让的外东北的一部分。

1月9日,苏联边防军3次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步兵200余人,在远程远炮火支援下,向守卫珍宝岛的国卫边防分队发起猛烈进攻,并用多种火炮轰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国卫部队奋起反击,在抗击苏军约2个小时、牺牲了10余人后,第10集团军一个坦克营赶到,对苏军发起了反击,在一轮快速的坦克战后,苏军损失近30辆坦克后全面撤退。同时我军的炮群毫不犹豫地攻击了苏军的远程炮群,压制了他们的火力助攻。

这场“小战役”中,苏军现役主力的T-26坦克,当然完全不是已经属于二战主力水平的猛虎坦克的对手。T-26是全重仅10。5吨的轻型坦克,重量几乎仅相当于猛虎的13,其坦克炮是45MM,速度只有30KMh。在所有性能上都远远落后于32吨的中型猛虎,一场坦克战几乎在5分钟之内就结束了,还在T-26的射程之外,猛虎就已经纷纷开炮,并精准地命中T-26,而这种轻型坦克是理所当然的“薄皮”,在猛虎的72MM穿甲弹之下,只要被命中一弹,几乎肯定是完蛋。

就是因为这是边境-冲突,剩余的T-26才能逃回去。否则在猛虎追击之下,慢速度的他们,没有活命的机会。苏军伤亡已超过百人,部队认为对他们的教训已经足够了。

对于类似的冲突,中央军委经过详细讨论,还是认为这是苏联的一种测试。李思华就讽刺地说,苏军就是想让我们见识一下强大的红军,好威慑我们尊重苏联的利益嘛。

所以最后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决定,对于苏军发起的挑衅,坚决回击,并且通过此前的苏联领事馆表示强烈抗议;外交上,我们已经表示了足够的善意,无需再催促苏方,让他们决定对于新中国的态度,我们不在乎。如果苏联不公开宣传,我们也对与苏联冲突的事情秘而不宣。

很快,到1月19日后,苏联的挑衅基本上全停了下来,边境突然变得非常平静,让高度警惕的主力和国卫部队,以及新组建的边境民兵,都感到有点奇怪,老毛子怎么不搞事了?

实际上,就是由于珍宝岛冲突,使得苏军提前停止了“火力测试”。在珍宝岛逃掉的苏军中,就有苏军专门派来观察中华军的“专家”,他们亲眼目睹猛虎坦克的火力、装甲和敏捷性后,几乎都是震惊到无语,苏军此时的所有坦克完全不是敌手!

苏军此时使用的主要坦克还是轻型的T-26,甚至还有更轻型的T-27(全重仅2。4吨),最新型27。8吨的T-28,其实苏军自己都不满意,非常笨拙,而且此时尽在苏芬前线,装备了两个旅,远东根本没有。专家们相信,T-28根本不可能是猛虎坦克的对手。

只能是使用重型坦克来对付猛虎。但是此时苏军也没有能令人满意的重型坦克。在T-28基础上放大的T-35,重达52吨,火力是够猛的,可是被称为“放大的邮政列车”,笨拙到无语,车身高达3米,在战场上简直就是活耙子,看到猛虎,专家们就知道T-35已经失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