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军轰炸机群准备和起飞的同时,201潜艇附近的其它7条中国潜艇,也在极速地赶往英国舰队位置,这就是“狼群战术”,七八条潜艇构成一个集群,一条或者一部分前出侦察,发现敌军船队后,将船队信息上报,指挥中心在预定区域,集中艇群趁夜进攻。
不过今天不用等到夜晚了,因为潜艇集群不是单独作战,实际上将由空军轰炸机群发动第一击,而潜艇集群则趁乱继续攻击远东舰队,双方将配合形成“空潜一体战”。
第217章远东舰队的覆灭与藏南决战
菲利普斯觉得一阵心惊肉跳,有点不祥的预感,他走上了指挥舰即威尔士亲王号的甲板。
已经是下午四点多,11月的天气,安达曼海的天气仍然炎热,不过毕竟不是中午,吹过来的风已经有一点点凉意,阳光也不是中午那样刺眼,有点金黄色的感觉。
如果是和平的年代,他一定会感觉此时非常舒服,这是海军最喜欢的天气,不过他此时一点都放不下心。
呆了一会,他回到自己的宿舍,准备小憩一会。然而还没等他睡着,凄厉的警报声响起!
他跳了起来,冲入指挥室,众人向他汇报:“敌机来袭!”远东舰队的舰艇已经使用了雷达,所以可以预警,而且临时放出的侦察机也确认了信息的准确。
菲利普斯内心苦涩,但表面镇定地命令所有舰艇的高射炮战斗准备,而舰载机中的战斗型号全部起飞迎敌。他也只有这两招,不过不一共只有70余架载机,其中部分还是不适合空战的,能够勉强升空作战的,也不过只有50架左右的战机。
很快肉眼就可以看到中国空军在空中黑压压一片的轰炸机,他们有一部分已经在和英国的舰载机空战,但由于数量劣势,大部分的敌机冲过舰载机的阻碍,冲着远东舰队的各条舰艇,压了过来!
高射炮开始密集地发射,菲利普斯看到有几架轰炸机被高射炮打得凌空爆炸,但是大多数的敌机仍然在冒着炮火冲过来,他们一点都不畏惧!?1
敌机开始轰炸,看得到空中炸弹的不断的黑点坠落。菲利普斯不由闭了闭眼,损失已经无可避免了。
他耳边轰的一声巨响,整个威尔士亲王号剧烈震动了一下,菲利普斯的额头磕在木柜上,开始出血,舰船一定是被炸弹命中了!菲利普斯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
这个时候,他听到大副凄厉的喊声:“鱼雷!左满舵闪避!”他从指挥室站稳看去,水面上几条白线正指向威尔士亲王号迅速接近,他的内心不由得冰凉一片,敌军的潜艇也在!这是空中和海下的双重夹击!
虽然船舰试图急促转弯躲避鱼雷,但是鱼雷已经太接近了,没有能躲开,至少有2枚鱼雷命中了威尔士亲王号的腰线,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海水开始从被炸开的大洞中急促涌入。
201潜艇中的张长风大声地喊道:“为了致远!”可他说到致远两个字的时候,已经是哽咽了,大副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都是满面泪痕。
中国的海军沉沦多少年了?自1894年甲午海战之后,海军就只剩下了耻辱!整整46年了!今天的新中国海军,终于取得自己的第一个称得上“战果”的战果!
在这最后的时刻,菲利普斯朝着海面四方环顾了一周,几乎每一艘军舰,都在冒烟,两艘航母上也燃起了大火,我的舰队完了,他颓然地坐下,毫不注意自己的安全,也没有什么安全可谈了。
两个多小时后,轰炸机早已撤走,张长风的201潜艇和其余7艘潜艇仍在,海面上大多数的英国军舰已经沉没,只有1艘竞技神号航母和2艘驱逐舰还在挣扎,但都已半沉,最后还是会沉没。有些英国海军士兵漂浮在海面,挥手投降。
几艘潜艇都浮了上来,他们救出了少数英国海军士兵,但绝大多数的人,包括舰队司令菲利普斯在内,都已沉入海底。
消息传回国内,有多少人泪眼滂沱。北洋时代的海军总长萨镇斌,在他的书房里,缓缓书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当年邓世昌英勇殉舰之后,光绪帝写下的挽联。写完之后,他看着对联,无法遏制地突然失声痛哭,只能用手捂住自己的嘴,不想让哭声传得太远……
远东舰队的覆灭,震撼了全球,而两天后,英国缅甸总督史密斯,宣布英缅军向中国军队投降,缅甸的战事,基本结束。东线和西线的这一部,开始准备进攻暹罗。
当中南半岛的会战很快进入第二阶段之后,藏南的会战却激战正酣。
藏南的会战是从大规模空袭开始的,重点就是3个城镇,英军的前线基地英帕尔、北方铁路中枢迪马普尔、以及北方重镇科希马。除了这3个城镇外,重点还包括德穆对面英军的中路防线。
进攻藏南的路线,可以有北中南三条,北线从霍马林出发,但是要翻越崎岖山岭,不但卡车、坦克通不过;就是马车、独轮车也过不去,粮食和弹药都不好带,所以被放弃。
实际选择是中路和南路两条战线。中路其实就是德穆的正对面,是古代缅印古道这条路,这里是斯利姆带领英军防范的重点。
南路则是从钦邦攻击米佐拉姆邦,这条线比较便利,但远离英军主力,只能作为辅助线,完成攻势占领米佐拉姆后,再由南向北进攻。
在德穆对面防守的斯利姆,在中国空军的连续轰炸下,很快支撑不住,他决定将部队撤往英帕尔,利用英帕尔优越的内线条件进行抵抗——英帕尔内部已经修成四通八达的沥青交通网,非常方便英军进行军队和物资调动,而且英帕尔有着高等级公路,通往北方铁路中枢迪马普尔、以及北方重镇科希马,能够通过上述两个仅相距100多公里的城市,得到补给和兵员补充,这条公路甚至能够运输坦克和大炮。
斯利姆认为,他的撤退,将使中国军队变成远距离补给,造成后勤的难题。
在斯利姆撤退后,中路2个集团军很快搭建浮桥,渡过了钦敦江。中路第18、第19集团军在3天之内,就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完全封锁,随即展开了对英帕尔的进攻。
斯利姆欣慰地发现,中国军几乎没有携带重炮,其火力强度甚至不及此时的英印军。然而空中的劣势太大,对方是用空中打击替代了火炮的攻击。斯利姆利用英帕尔内线的交通便利不断地调集兵力补充,与中国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然而到11月24日,形势巨变!中国军一部突然攻占了英帕尔至科希马之间的密宣,将英帕尔的北部通道死死堵住!这就中断了英帕尔与迪马普尔和科希马之间的联络,补给中断了!
斯利姆大吃一惊,中国人怎么会出现在北线?他完全可以肯定,中国军根本没有从北线派军队进攻啊?他们难道是从天而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