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38章(第1页)

第138章(第1页)

实际上,最终没有多少英印部队能突围出去,中国空军一直在跟踪他们逃跑的路线,持续轰炸,很多士兵最后沮丧了,就等待投降。

而在英帕尔北部围攻密宣的部队,得到南线全面崩溃的消息后,迅速向西撤退,不要说什么打通北线了,马上就要被南面的中国军围攻了。

然而依托阵地,还可以躲避中国空军的轰炸,这样的行军,那就变成了活耙子,无数的士兵丧生在撤退的过程中,到了后来,这只北线部队其实也已经溃散了。

到12月8日,解放军基本扫清了英帕尔地域的英印军,将英帕尔交给了后继的国卫部队,一部分轻装的部队追击英印向西溃退的部队,而主力部队,北上占领迪马普尔和科希马,这3个城镇一下,实际上英国在藏南(东北七邦)的殖民统治,就完全终结了。

此时,南面的五野17集团军,已经占领了米佐拉姆和特里普拉两地,将之与缅甸钦邦连成了一体,而最重要的,是占领了吉大港,使得藏南地域具备了未来最优良的出海口。

由于英印军主力集中在藏南北面,所以17集团军的攻势相对轻松。现在与英印当局临时动员派遣的部分英印军在特力普拉边境形成对峙。

第218章东南亚会战结束与新局面

12月初,东线对暹罗的攻略开始了,暹罗首相颂堪,多次派使节恳请中国放过,甚至连暹罗愿意接受中国对过去暹罗错误的一切惩罚、愿意成为中国保护国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但是没用,对于新中国来说,这并不是一场所谓的“惩戒”战争,比如像是李思华前世对越战争那样。这是一场性质完全不同的“解放战争”,是解放整个东南亚中华苗裔底层人民的战争,所以必然要坚决消灭东南亚的传统上层建筑,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结构改造,同时实现新中国的地缘战略。

颂堪其实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在原时空的二战期间,他曾经率领泰军,配合日军占领老挝,进攻柬埔寨,还曾经进攻云南。但是他也不是傻瓜,不是不知道泰军与解放军的天堑之别。

在得不到中国回应的情况下,颂堪也只有动员泰军迎战。

实际上只有开头的时候,泰军还有一些一战力,李宗仁和孙立仁率领的国军,就在暹罗边境的乌汶府一带与泰军发生了一次恶战,用了两天多,才在空军轰炸的协助下,击溃了泰军。

不过此后的进军就显得非常顺利,泰军失去了斗志,他们终究没有现代军事战争的历练,战争意志是薄弱的。

接下来,北、中、南三个方向的攻击都很顺利,到后来,战争就基本变成了“接收”,每到一地,泰军基本上都是投降,颂堪不久就宣布辞职下野,不下野也不行了,现在暹罗的上层建筑都怪罪他,认为他当初的反华,招来了国家的巨大灾难,必须对此负责。

12月16日,解放军进入曼谷,没有人反抗,泰皇宣布国家投降。

此时,藏南会战也已经结束。解放军开始重兵汇聚到克拉地峡,现在与英军马来亚集团,就是在克拉地峡这个狭窄的地域进行对峙。

对远东英军的最后一击,将由第六野战军完成,当然,20万蒋桂军也在其中。

从12月初开始,解放军就在南缅甸出兵占领了暹罗在克拉地峡的部分,然后开始拼命地修筑野战机场,攻击马来亚的策略是一致的,还是要依靠空中的打击来摧毁英军的抵抗。

实际上,英军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在克拉地峡修筑厚度上百公里的防御工事体系,这又是一次所谓“马德里防御”的尝试,他们的底气在于,克拉地峡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防御工事体系可以全面横跨陆地,实际上如果有时间,他们都可以直接挖出一条“克拉运河”来。

这里可不是马奇诺防线,德军可以从陆地绕过去,这里两边都是海,虽然远东主力已经被歼灭,但毕竟中国海军不强,而英军在新加坡和马来亚还有各种炮艇和小型舰艇,对海上的威胁仍然是巨大的,所以只有通过陆地死战。

本来在英国上层,很多人已经建议暂时彻底放弃远东,在藏南失败后,英国对于新中国的军力,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没有人认为英国有胜机,就连邱胖子,也已经无力辩驳——英国海军虽然强大,但在中国强大的空军面前,只要接近近海,就只能成为活耙子,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最后,还是克拉地峡的地形,让英国人决定再尝试一下。不过要准备好失败,他们已经雇佣了大量的货船,甚至是挂美国旗的货船,准备一旦前线这条“百里基托拉防线”失败的话,就大举撤退,先撤到荷属东印度再说,中国人总不能再跨海攻击。

1941年1月5日,解放军发动了对克拉地峡英军的攻势,空军集中了超过1500架各型轰炸机,对英军阵地进行了全面轰炸。

但轰炸机的轰炸,是难以击毁英军的坚固堡垒的,所以空中轰炸的掩护下,还需要陆军对英军堡垒逐次攻击。

陆军对堡垒的攻击,在抗日战争的磨练下,对此非常重视。在此次克拉地峡攻击战之前,大量的新装备被运到了前线,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新中国在巴雷卡基础上,自己研制的铝热剂火箭筒和车载火焰喷射器。

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就研发出了可以瞬间释放3000度高温的铝热剂。二战时开始应用于军事,铝热剂弹药通过爆炸瞬间产生的惊人高温,可以在持续灼烧状态下,彻底熔化打击目标。即便是普通炸药难以击穿的一些钢铁物件,铝热剂混合装药也可以在长达1分钟左右的剧烈燃烧中,彻底将其熔化。

所以铝热剂构成的燃烧弹药,在李思华提示下,就被军工部门,视为打击碉堡和工事的重要手段,在铝热剂弹药的基础上研制了单兵和车载使用的攻坚装备。

这次克拉地峡攻击战,就充分显示了新式装备和铝热剂弹药的威力。

在空中轰炸摧毁英军防线后,步兵跟随坦克装甲冲锋,接近敌军难以摧毁的堡垒工事,就是精锐的战术小组,努力接近堡垒,然后几发铝热剂火箭弹打入堡垒工事解决战斗,当然有的时候是车载喷火器来喷射铝热剂火焰。

所以英军坚固的堡垒工事并没有能阻碍解放军的前进,实际上,除非是英军在地下,挖掘修筑从地下到地面的综合一体化的永备大型工事,才有可能抵挡住这样的攻击。

在这样的攻击下,解放军每天突破的防线,至少是10公里以上,两天以后,英军就已经搞清楚了,他们无法通过这条防线,挡住解放军,随即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大撤退开始了。

比较悲催的,就是防线上的30万英军,整个马来亚英军集团中,本土英军大约只有5万多人,其余有很多来自英联邦的士兵,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当然主要的兵员,仍然是印度人。其实英国本土士兵大部分在新加坡附近,说是30万英军,至少有25万是印度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