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回想到以前李总理就反复强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经济发展路径,心想李总理今天说的,其实并不是新鲜出炉的策略,而是早就很清晰的路径——国家经济发展,就是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手抓产业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这两者都要围绕着建构市场体系即消费能力这一个中心来发展。自己还是对此前的政策方针认识得不够,学习得不透呀。
在此次会议后,很快《反浮夸风、反大跃进》的中央文件,被下发到了各省各市甚至各乡寨,一场坚决打击“政绩冲动”的旋风,吹过了所有的地方政府,让主官们都冷静了下来。中央的态度是明显的,早就规定好了你们的工作,好好做扎实,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基础的工作还没做好,就想着要飞翔,不是扯淡吗?一盆冰水浇下去,各地都冷静了下来。
不过李思华知道,这种地方“冲动”未来还会反复发生,说得好听点是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发展本地的动机和主动性,但说得不好听点,其实就是想从中央争取更多的“自由”,尤其是财力。不能说这种动机都是坏的,但放松的尺度和放松的时机,只能是由中央根据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决定,而不是屈从于地方的要求。
毕竟,中国自从实行郡县制度的2000多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就是个永恒的课题,并且不可能具备确定性,因为不同时期,国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在发展中必须不断调整的参数因子。
1947年的中国,开始挥别短缺经济的过去,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经济发展阶段。单单投资就能驱动高速发展的阶段,基本结束,各地各领域深层的矛盾,开始逐步浮现,考验着新中国的领导人们。
第255章全球追宝与伦敦大劫案
翁万戈被绑在椅子上,愤怒而仇恨地看着正在他房子里搜集整理文物的这些黑西装。
晚上一帮“蒙面暴徒”闯入,打晕了他的家人和仆人,将他们都带走不知道去哪了。只留下他,然后就是拷问,他的整个左手都已经废了。
看到揭开头罩的“暴徒”们,他的内心已经凉了半截,因为他们很明显是中国人,而且“官话”标准,他马上判断他们不是普通的华人“盗贼”,而很可能来自大陆官方。
这让他内心战栗。对于这个“红色”政权,他可一点期待都没有。而他们的目的,当然是从他的手上,拿回那些中国的国宝。
翁万戈是典型的满清遗老,是清朝名臣翁同龢的第五代嫡孙。翁同龢当年当过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称得上是位高权重,是李鸿章长期的政治对手。翁同龢当官40多年,最喜欢收藏各种文物,收藏了大量的书画、碑帖等珍贵文物,很多都是珍贵的国宝。
翁万戈在新中国建国前,觉得大事不妙,带着全家和这些文物跑到了美国,这几年他的生活“岁月静好”,没想到共产党根本不放过他,8年之后,还是追上门来了。
看起来,自家的宝贝保不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了。翁万戈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确实,他是李思华点名要重惩的对象。在原时空李思华就对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典型的汉奸,中国的博物馆到美国,向他回购中国文物,被他傲慢地拒绝,而转身就将183件中国文物无偿地捐给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不仅跪舔美国,还通过这样的行为来侮辱祖国。这等败等类,靠着祖先掠夺中国人民的民脂民膏,到美国岁月静好。新时空的新中国,怎能让此等人渣,继续逍遥在外?当然要严惩!
几天后,翁万戈私宅的大火燃起,私宅门口的“主人全家外出,有事请一周之后来访”的牌子也被卷入火焰。特工小组早已在两天前就已经带着国宝和文物,提前撤离了。
透过窗户看去,翁万戈太阳穴中枪,睁着大大的眼睛,血流了一地,火焰正将他一寸又一寸地吞噬。等到他的家人被在某处释放归来,只能看到断垣残壁和内部被烧焦的尸骨。至于是谁干的,只知道是一群蒙面大汉,流利的纽约口音英语,让这桩案子成为了当地美国警局的不解之谜。
翁万戈只是李思华发起的对逃到国外满清遗老“全球追宝”行动的其中一个小案,唯一特别的是对他判处了死刑,而对多数这些家伙,只是追回文物和财物而已。
全球追宝的动机很明显。在当初民国成立、满清退位后,总共有14万满清遗老(拥有贵族爵位),这些人仇视民国,当然更仇视新中国,其中至少有好几万人,是跑到了外国,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南美等地都有分布。这些人靠着祖上劫掠中国人民的财富,很多在国外仍然过着奢侈的生活。李思华的脾气,如何能容忍他们?当然要把这些财富追回来。
在这二三十年里,至少有5万人跑到了国外,而这些人当时都是中国最富裕的阶层,就算是每人1万两白银,那也有5亿两白银流失到了海外。实际上远远不止,有的家庭一家就可能是数百万两白银甚至上千万两。毕竟,满清三百年传承下来,这些家族,可谓积累无数。按照李思华的猜想,在过去的年代,这些家伙带走的财富,至少有10~20亿两,而且这是当时的财富,即使安1美元兑换2。1两白银的旧价,那也是5~10亿美元。
虽然很多被他们在海外挥霍了,但也不乏擅长理财增值的。所以原则就是给增值的保留一些家财,但大多数要追回来。
更何况这些家伙手中,有无数文物和国宝,很可能当时中国在“地上”的文物国宝,至少有30%~40%被这些家伙带走了,这些统统要追回。
所以现在在一些“遗老”们比较多的国家,新中国都建立了专门的机构,配套情报小组和行动小组,来规划、计划、实施和转移财富。美国自然是重中之重。
这个行动的产生,是因为在平津市治理中,谈到建国初整治“八旗子弟”的时候,李思华想起了这一茬,认为不能放任这一笔民脂民膏,被这些王八蛋卷走了,必须要追回来,于是有了这个“全球追宝”的行动。
她是有一次在《平津日报》上看到报道,平津市对旧八旗子弟现在在东北大区改造后新生的一些消息。因为在新时空,按照政策,对于街头混混是零容忍的,这些家伙往往就是黑帮的前兆,而且是城市各种罪行的起源。这些街头混混,之前就以平津市为最多,解放的时候对北平乃至天津的治理中,当然对此就有一场治理风暴。都什么时代了,还想靠着祖宗的掠夺混日子?
这些旧八旗子弟确实是北平乃至天津的“一道风景线”,不过是那种腐朽透顶的垃圾风景线。这些家伙,整天或者拎着笼子遛鸟,或者靠在门口栏杆上慵懒地晒太阳,甚至是躲在家里天天吃大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在搜罗这些“人才”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地下的大烟贩卖网络,新时空下也有着悍不畏死的犯罪团伙。
这些家伙的本事,全在一个“玩”上,举凡打茶围、斗蟋蟀、蓄画眉、放风筝、玩乐器、玩票等等,在当时的城市中的各种“趣味娱乐”,这些家伙都是最精的,而且不限于男性,女的也是一样。所谓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但就是一条,绝不参与劳动。
平津市整治他们的时候,本来只是觉得这帮家伙不事生产,带坏了城市风气。当时在李思华指示之后,事情的处置就升级了,这帮家伙能这样游手好闲,无非是其祖上传下了在平津的住房和财富,可是这些家族的财富何来?都是抢劫屠杀汉族百姓而来,如何能让他们继续逍遥呢?
所以一纸令下,这些人在平津的房屋资产,全部被没收,而所有人都被送去了东北大区在外东北的比较艰苦的一些农场,进行劳动改造并永居彼处,在那里重新生根发芽去。至于他们习惯了奢侈或者懒惰的生活,农场是讲究按劳分配的,不想劳动那就自己饿死吧,还节省了粮食。
总的原则就是这样,你既然享受了你祖上的不义之财,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不仅是资财没收,而且是劳动改造赎罪。
说到底,满清遗老,就没有那些民国绅士来得精明了,当初爪哇民国成立,大量的民国绅士都申请去了那里,虽然要付出80%~90%家庭资财的代价。而这些满清遗老,看不上民国,除了已经跑到国外去的以外,很多人还指望能维持自己以往的旧生活,很快就走到了尽头。
现在,则是开始了海外的“全球追宝”行动。
相对来说,那些被“海外追宝”的满清遗老,一般的结果,还是要比国内的好一些,至少他们不用去“劳动改造”了,失去了资财,还能看是否有本事在外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