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谢莞娘介绍这两人的基本情况时,那位嬷嬷就坦白和谢莞娘说了,虽然这两人都是她亲戚故旧家的孩子,但他们也是真有本事,不然她也不会推荐他们到谢莞娘这儿。谢莞娘一点儿也不介意那嬷嬷介绍的都是她家熟人,毕竟这年头,熟人才能做到对彼此知根知底。当然,她也不会对方说什么她就相信什么。还是那句话,有没有真本事,一考便知。至于对方的人品如何,有没有职业操守,这些就得谢莞娘慢慢观察了。反正她铺子里还有掌柜和账房帮忙盯着,这两人就算损公肥私,能够造成的损失也是有限度的。至于剩下的那一家四口,他家老太太年纪大了,不适合继续进行高强度的任何工作,但她的那一手好厨艺,却是可以去女子学塾任教的。就连一向被别人称赞厨艺极佳的谢莞娘,都跃跃欲试的想要跟着那位老太太学习更多菜色呢。还有她孙子,那个擅长营缮和器物制造的年轻人,谢莞娘打算在县主府单独开辟出一处地方,让他研究并制作各种新奇物什。另外,县主府的修缮维护工作,谢莞娘也一并委托了那个年轻人。除此之外,谢莞娘还打算走走侯夫人的门路,帮他问问能不能给他一个发挥所学所长的更大平台。毕竟人家是真的很有才能,就这么一直给她当木匠,实在是有些过于暴殄天物了。这年轻人的爹娘比较麻烦,他爹以前是管皇庄的,现在要想专业对口,就得也拿出一个庄子给他打理。前段时间他倒是确实跑去清苑县看庄子了,但却始终没能寻摸到合乎谢莞娘要求的。他娘擅长蜀绣,但谢莞娘又不需要刺绣手艺精致到她那种地步的绣娘。思来想去,谢莞娘干脆把这对夫妻也给送到女子学塾去了。擅长蜀绣的妇人可以做老师,暂时没庄子可管的男人则可以帮着打理一应琐事。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后续谢莞娘还是要买个庄子或者弄个药园给他管的。至于剩下的两个宫女,她们不识字,不会算账,也没有其他特长,唯独很擅长服侍主子、做一应杂事。谢莞娘试探着问了她们要不要去女子学塾学一技之长,但她们却都表示,她们年纪大了,不想再去学习其他技能,只想踏踏实实的就这么过一辈子。看着也不过才二十八九,就自认年纪大了的两个姑娘,谢莞娘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我的母语是无语”。但她也没有勉强这两人改变意愿,毕竟这世上的人多种多样,有:()落难千金:做个村姑也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