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时空。
张校长对于让女孩上学的这一观念的坚持让朱元璋不理解,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民出身的大男子主义者,他是坚定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认为女人就该在家中相夫教子,而男人则应该能让女人安心在家。
面对朱元璋的疑问,马皇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回忆了一番朱元璋还没起家时的日子,然后话锋一转问他:“重八,当年你我刚成亲,你便说娶到我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为什么?”
忆及年少时那段温情的时光,铁血老朱也不由得神色柔和,款款看着老妻:
“当年哪想得到那么多呢?只觉得妹子你满腹诗书、能诗会画,人也温柔,简直样样都好,又是大帅的女儿,是金银锦绣堆里养出来的小姐,配我一个乞丐,可不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吗?”
纵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听到朱元璋剖析当年的心迹,马皇后还是脸颊微红,继续说道:“那时候你常年在外征战,我和几个孩子都留在家中。”
朱元璋接了下去:“是啊,这些年你辛苦了,这些孩子都是你一手带大的,个个有本事,尤其是咱们标儿。”
说到这里,朱元璋明白到了马皇后话中的意思,他对上妻子的眼神,点了点头:“妹子你的意思咱明白了,咱会好好考虑的。”
马皇后拉住朱元璋的手,说道:“咱这个想法其实还有一层打算,许多人家的孩子都是母亲带大的,若是那些母亲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忠君爱国,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心中必然也会有这个念想。”
“这话有理。”朱元璋很认同这个观点,他回握住妻子的手,“果然,娶了你是咱老朱的福气!”
殿内温情脉脉,殿外鬼鬼祟祟路过的朱棣被酸得龇牙咧嘴。
“咱爹这头犟驴,也只听得了娘的劝了。”
其实还有一个人,但说出来会让朱棣更酸,就不提了。
【在这一段采访的内容之后,站在讲台上的大学生向台下的小朋友们提问:
“你小朋友们,你们眼中的张老师是什么样的呢?”
很熟悉交互环节的小朋友们踊跃地举发言——
“张老师好厉害!她不怕生病!”
“像妈妈一样!像我们的老师一样!”
“我觉得她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
……
主讲的大学生频频点头,用肯定的话语鼓励每一个孩子勇敢发言,而辅助的大学生们为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一一送上了小礼物,等到这个环节过去,讲课的大学生才将PPT翻到下一页。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人对于张老师的评价吧。”
这一页的内容,是当年《感动中国》的颁奖片段。】。
宋仁宗时空。
范仲淹的眼眶有些湿润。
“师者仁心,莫过于此!”
越是了解后世,范仲淹心中的无力感就越重。
无知者才能无畏,而当范仲淹越是深入了解后世种种制度与政策,两相对比之下,他心中的割裂感与鸿沟感就越清晰。
“也只有后世之昌盛国力,方能普及这义务教育,也只有国民有余力,国民与官府才能慷慨解囊以助这免费学校开办。”
范仲淹算是苦出身,可他还有读书习字的机会,更多的百姓世世代代都被赋税与徭役压弯了腰,只够活着不能奢求更多。
“就算官府有意推广,国库也无力支撑。”
这一刻,范仲淹心中埋下了变法的种子。
秦始皇时空。
淳于越肃容正坐,庄重地行礼。
“女士大义。”
虽然张校长不是儒家弟子,可她的所作所为与当年的儒家先贤殊途同归,正是兼济天下、有教无类的体现。
礼毕,淳于越自嘲地长叹一声。
“吾不如也。”
他的心中杂念太多、所求太多,反而不能像张校长一样纯粹地只做一件利天下的事。
“不过,走入乡野,未尝不是儒家的另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