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西夏,如何治理就成了首要问题。
长安将跟随西征,统帅左路大军的孔大刀留下,以行震慑之效,又从熙州衙门临时调遣官吏,先行负责西夏各部情况的管理,随后就班师回朝。
在祭告太庙和例行封赏后,长安就开始了她的计划。
承天元年是新帝继位的恩科,承天二年是例行的科举年份,礼部尚书被换成个识时务的,不光熟门熟路的筹备了经义科和杂科,还会定时汇报女子书院的开展情况,对此长安很是满意。
按照三年一次科举的惯例,下一次大考应该是承天五年,但长安不按套路出牌,正常年份不能动,但咱们可以继续开恩科啊。
反正科举出仕的都是天子门生,渴望建功立业,再如何也比尸位素餐的老油条们出力。
大朝会上,长安就表示了要开恩科的意愿,“打下西夏,重现河西走廊之繁华,实乃大事,朕决意开恩科,以示天下。”
富彦国左脚都迈出了,又停在了原地,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关键这也没理由反对,圣人没有说错,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只是开次恩科而已,又不是大兴土木。
于是他又站了回去,一个帝王一个脾性,没准儿新帝就是热衷开恩科呢,这样也好,总比有些人心里没数,啥也没干非要去泰山封禅强多了。
宰相们不说话,那就是同意了,朝臣们就更没说的了,只有礼部尚书默默抱紧了自己,这牛马般的日子,真是没有一天消停啊。
朝会结束时,长安将宰相们和礼部尚书都叫住了。
等一行人跟着到后殿,内侍给众人上了茶,长安才安抚礼部尚书:“你上任以来尽心值守,带着上下官员们筹备科举的辛劳,朕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了。”
礼部尚书忙道:“臣职责所在,不敢贪功。”
长安哎了一声:“有功自是当赏,有过也不能不罚,办好恩科之事,朕给你们记大功。”
礼部尚书:“谢圣人!”
之前裁撤合并冗余部门时,长安就趁机改变了考核法,但她可不是做个无良的黑心帝王,让大臣吃草为朝廷卖命,而是将部门效率质量纳入到吏部评核内,每个季度进行赏罚。
礼部已经连着两年拿到赏赐了,基层官吏直接拿补贴银,侍中以上官员则是领御赐之物,从上到下都很欢喜。
赏了有功的礼部尚书,那就要罚不做事的两个摸鱼宰相了。
其实自从长安继位以来,但凡需要在小朝会上商议的,或者是君臣密谋的战事,这两个摸鱼宰相从未被准许参与过,这二人也坦然,被安排去处理其余的琐事,也没有抱怨之语,但就是不出工。
长安甚至还让发财去跟着看过,是不是阳奉阴违在故意找事,发财趴屋顶看了两个老头好几日,才悻悻而归,然后告诉长安,这俩人属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寻摸药酒补身子呢。
当时长安甚至问了句,是要补哪方面,得知确实不是一把年纪还花花肠子后,才不搭理他们了,任由这二人上值时练字的练字,看书的看书。
不惹事,不揽权,长安就能暂时忍耐,最为关键的是,到底是先帝留下的老臣,不能再跟蒲正文一样都赶回去。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