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子路过,看到这般热闹排队的小摊,凑过来正巧听到了江孜的话,立刻拉下脸来:“哟,这是什么鸡生的金蛋蛋哟?竟然卖三文钱一个?你怕不是来抢钱的吧!”
江孜和于晓静出来摆摊的这十来天里,虽然有些时候会有新客户觉得她们的东西卖得贵了,只是尝过以后都会说值得,然后成为老顾客。
这还是头一次有人说她们是来抢钱的。
“这位婆婆,我这卖的吃食都是明码标价的,这卤鸡蛋加了十几种香料做成,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江孜说着,伸手扯开了陶罐上方的木塞子——卤鸡蛋是早上刚热过的,热乎着带着浓郁的香味装进陶罐里,又用木塞子将热气和香味全部封在了罐子里,这会一开口,那股霸道的香味就飘散了出来。
“这味道真是绝了呀!”
“三文钱一个鸡蛋?不贵不贵,这也太香了!”
后头排队的人纷纷议论起来,站在前排的傅老爷子和那位大婶当即各自要了四个,看得那老婆子目瞪口呆,嘀嘀咕咕的走了:“这都疯了不成,闻着香又怎么了?这么贵还买,都疯了吗?”
等到摊位的吃食都卖完了,江孜和于晓静才发现傅老爷子一直等在旁边没离开:“傅爷爷,你这是有事找我们?”
傅老爷子手上提着食盒,笑眯眯的走近:“小姑娘,你要不要接个活儿,去给我家帮忙做个午饭?”
“啊?”
江孜是真的有些诧异——为什么要请她去做午饭?
“做饭?我每天要在集市摆摊……怕是时间来不及。”江孜有些想拒绝,毕竟她每天赶回家还得准备第二天集市上售卖的吃食,如果做完午饭再回去,时间上就比较紧了。
“我这几天也大概看了下,你们每次卖完东西后距离午时差不多有半个多时辰,去我那做个午饭应当是来得及的,到时候你和这小丫头可以直接跟着我们一起吃完再回家,就是你们回家可能要比平时晚一些。”傅老爷子明显是有备而来,笑眯眯的样子让人有些无法拒绝。
江孜有些纠结,犹豫了下道:“我回去跟家里人再商量下。“
“是,是该跟家里说一下。”傅老爷子笑呵呵的,又补充道:“你要是愿意来,我每个月按五两的月钱给你。”
五两的月钱请个厨娘,是真的不低了。
老爷子竟然舍得拿这么多钱来请个厨娘,估计也是真的是担心自己孙子——总是不吃能不短命吗?
但是傅家私塾的不多,按照不同班次收费不一样,高等班级也才收500文一个月,比别的私塾少了一半多。
这每个月私塾的收入能有五两银子吗?
回家路上,江孜跟于晓静闲聊提出这个疑惑,于晓静晓得前俯后仰:“你还担心人家呢?傅老爷子又不靠这私塾赚钱的。”
爱八卦听过镇上许多传闻的于晓静开始给江孜解惑:“傅老爷子开了一家书斋名为博文,是镇上最大的书斋,笔墨纸砚都卖,里面的书也比旁的书斋要多些,什么四书五经、奇经八卦,医书杂文,甚至还有些什么鬼怪话本、爱情话本之类的,除了卖书,也提供借书的业务,关这个博文书斋一个月下来都不知道能赚多少个五两呢!”
“除了书斋,镇上最大的那家清风茶楼,傅家可是占股份的,这茶楼经常举办些什么诗词会之类的活动,附庸风雅的富贵人家和书生们一个个的都恨不得在活动中表现一番,如果拔得头筹,奖金有了名声也有了,那赚得也不少的。”
于晓静说得起劲,小脸儿红通通的,仿佛那挣到的钱有她的一份似的。
江孜心里全是有数了,也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江源能入得了傅家私塾,去傅家私塾帮忙做顿午饭,这不就刚好也可以给江源准备一份饭菜?她还担心江源吃不好呢。
其实也不至于吃不好,毕竟傅家私塾名声在外,也不可能在吃食上苛刻学生。
只是作为家长的总归是想得更多些。
第81章、大集(一)
江母跟江孜的想法也是一样的,但到底江源能不能入傅家私塾还不确定。
江孜也不打算这么早给傅老爷子答复,马上就是镇上的大集,最近几天忙得很,还真没时间去私塾做饭。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五号,镇上赶大集的时候,不仅仅是十里八乡的人,连距离最近的县城人也会聚集在这里。
家里囤了不少做好的蛋卷和红薯片,江孜早早起来的又做了比平时更多的绿豆糕,其余提前做好的酱鸡蛋和烤鸡蛋还有香辣蒜香鸡爪都做得比平时的分量多。
为了赶大集,她还特地做了鸡丝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