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的汤底是用的骨汤,但是先用火锅底料炒出红油再加入的骨汤,原本奶白的骨汤也被染成好看的红色,又加入一碗芝麻酱酱料,香辣中又带有芝麻酱的香醇,煮熟得红薯粉条晶莹剔透,圆乎乎的白胖丸子、各种翠绿的青菜,泡在红色的汤汁里格外好看,热乎乎的汤底可以直接喝,暖呼呼的,即使满头大汗都有些停不下来。
“我觉着里面的豆泡超级好吃,吸满了汤汁!”肖茹一口一个豆泡,被热乎的汤水烫得直吐舌头也舍不得吐出来,林荷忙给她递水生怕她烫到舌头,小丫头摆摆手,埋头喝了一口汤:“没烫到,好好吃!”
于晓静和江孜则更喜欢吃麻辣拌一些,两人的口味相似且又偏重些,浓厚的酱汁裹在各种食材上面,一口全是浓郁香醇的酱汁香,鲜香又麻辣。
“这个麻辣烫和麻辣拌的味道都不错,但是口味偏重了些,口味清淡的估计不会太喜欢。”吴金花更喜欢麻辣烫,热乎乎的一大碗麻辣烫底被她喝了个精光,林荷还怕她吃多积食,拿了山楂片让她嚼着吃,每个人都让拿了些,这山楂干做好有段时间了,就是太酸了些,江孜也捏起一片嚼了起来,酸得她直咧嘴,适应过来了才看向林荷:“林姨,最近这段时间我估计就待着方山村不会过来了,铺子这边就交给你了。”
顿了顿,江孜又看向和江大丫江二丫坐在一起的肖茹:“阿茹,你就留在镇上好好教大丫和二丫识字和算术,等我空了再来的时候,可是要查看成果的。”
“姑娘,你放心,我肯定好好教她们的!”肖茹认真做出保证。
第392章、温室、烧炭(一)
接下来的十几天,江孜一直都在方山村忙碌,不是跟着李老爷子和他小孙子去地里,就是待在加工坊忙活着。
买下来的十五亩地有十亩种了冬小麦,三亩种了小米辣,两亩种了些蔬菜,也种下快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不少的蔬菜都已经快成熟了。
之前租下来的七亩地,四亩种了红薯,三亩种了小米辣。
方山村位于南方偏北的地界,冬日比较寒冷,李老爷子非常担心:“这红薯虽说不用怎么打理就能养得活,可毕竟是在暖和时候种植的植物,最晚八月份的时候就应该种下,咱们这十月才种,如今天气冷了,我怕后头天气越冷,就会长不活了。”
所以江孜留在方山村,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想着要自制温室大棚。
一般温室大棚是要用到塑料布,江孜考虑用油布代替塑料布,但是油布的价格不便宜,覆盖四亩地的油布估计得花好几十两银子,她有其他的考虑。
比如直接搭建火墙,当初江孜在重建江宅的时候,要求搭建的就是火墙,屋子的墙体直接做成空心的,可以将炉灶的烟气进入砌成空心的墙体来加热室内的温度。
四亩地是挨着的,可以直接连接在一起,先在最外围建造一圈空心土墙,空心土墙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全部空心,而是会在墙内砌成不同形式的烟道,可以更好的保存和延长热烟气在墙内的时间。
除了外围的空心土墙,内里也要砌上几道空心土墙,以免温度不够。
四亩地范围太大,若仅仅只砌一个火炉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江孜的设想是离加工坊这边比较近的地方,土墙开一道门,砌上火炉和烟囱,加工坊的人在这里做饭烧水,火炉旁还要挖个火道口用于烧炭加碳保证室内温度,在相反的方向也是同样的火炉烟囱和火道,李老爷子和他的孙子还有那些被租赁种地的人家就在这里做饭烧水。
两处烧火供热,应当就能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温度了。
至于封顶——因为种植作物是肯定需要阳光照射的,所以顶部直接做成窗户可以推拉,白天阳光好的时候将顶部推开,晚上全部关上密封保持温度。
这样搭建的温室并不算太难,毕竟于叔的工程小队在搭建江家宅子的时候也修建过这样的空心墙体,只是这样做好出来的所谓的温室到底有没有……江孜自己其实不清楚的。
先试试呗,红薯都种下了不是?
所以于叔又一次带领他的工程小队忙碌起来,村里人都羡慕极了:“你瞧瞧,江家阿孜又在折腾了,在地里搭房子是怎么想的?又得花多少银子哟?于家倒是在江家挣了不少呢。”
无论他们怎么样的眼红,江孜依旧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的忙碌着。
因为搭建的温室是靠烧火烧炭提供热气来保证温度的,那就意味着等到冬日里就需要大量的柴火和木炭。
柴火烧得极快,自然还是烧炭最好。
可购买木炭的价格是不便宜的,江孜就打算自己烧木炭。
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是她从来没有自己烧过木炭,只是以前无聊刷视频的时候看过。
二是烧炭需要大量的木材,后山的木材可以说是村里人共有的,不可能任由着她全部砍伐掉。
“方山村的冬天是很冷的,前年村里有户人家没有备够柴火,夜里为了省着些停了柴火,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冻伤了,最后没救活,所以这两年大伙儿都会备够足足的柴火。”于婶坐在江家宅子里和江母一起做针线,一边和江孜说话:“所以每年冬天后山的柴火那几乎是都要被村里给全部分掉了,你那温室的柴火肯定不够用,去买木炭肯定不划算的。”
“我自己烧炭怎么样?”江孜坐在两人旁边,正在给做好的油纸袋子串上草绳做成手提袋:“木炭耐烧,可是烧炭也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且我只是在书上看过,也不一定能成功。”
“先试试,若是你能烧出木炭,我去跟村长说,让村民们去后山看木材,咱们帮忙烧成木炭,但是木炭得分咱们一部分。”江母帮忙出主意:“到时候还可以跟村里人说,让他们去跟自己在别村的亲戚朋友去他们村里砍柴准备木材,只要愿意分一部分木炭给我们,我们也帮忙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