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西为何分了二府,还得从七年前说起。
杜老太太纪怀萍共育有二子一女,彼时长房嫡子杜志辉任御史台左都御史,掌十三道监察御史,专司监察百官,弹劾贪腐。
嫡次子,也就是杜若嘉的父亲杜志涛,七年前擢升吏部侍郎,掌管官员的考核、升迁、任免。
兄弟俩一个掌监察,一个掌铨选,本就处于朝堂制衡链的两端,若还同住一宅,难免被政敌或同僚质疑。
老太爷杜启祥也是个人物,他为了避免同宅住着惹来结党的闲话,干脆以二子分属吏部、御史台,同宅恐碍公务为由,让杜志涛这一支搬到了同街的东头,虽分家但未离族,血脉里的亲近还是一样的浓。
虽说杜志辉、杜志涛兄弟二人对老太爷的决定都心照不宣的应了,可老太太纪氏担心段氏会心有芥蒂,因此特意将当时才只有八岁的杜若婉留在身边亲自教养了几年,直到及笄后才回的东府。
不说礼法,就单论祖孙两个之间浓厚的感情,杜若婉归宁也是要先行前往西府,这没什么好指摘的。
果然杜若妍一听姐姐要先拜见祖母才回府的时候,也没再追问了,转头又拉着杜若溪的胳膊笑,“算了算了,先顾着咱们的新衣裳吧,祖母见了姐姐,说不定要留了晚饭才回来呢。”
杜若妍和杜若溪的衣裳都是半月前绣娘亲自量体定制的,穿在身上不大不小正合适,轮到杜若嘉时就显得有些不太合身了。
前几日她病了一场,人瘦了不少,本该正好的衣裳现在倒是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段氏眉头微蹙,有些心疼,袁妈妈一看她这神情赶忙打岔,“哎呦,四姑娘这是长开了,原先那点婴儿肥退了,瞧着更像夫人年轻时候了。”
杜若妍一听袁妈妈这么说,围着杜若嘉转了好几圈才满意的点点头,“是比我更像母亲。”
段氏这才笑了,她一笑绣娘也跟着笑,“夫人不必担忧,小妇人这就按照姑娘现在的尺寸收收腰,明儿一早准保妥帖。”
段氏点头,又叮嘱着多留两分松量,嘉姐儿这病才刚好没几天,得穿的舒坦些。
日头刚过正午,杜令鸿和杜令煜的马车就到了家门口,和往常一样,兄弟俩每次从书院回来,总不忘给弟妹们带些外头的吃食和小玩意儿。
因此杜若妍一听哥哥回来了,丢了手头的针线就凑上去了,兰惠居刚歇下来的热闹,又被这兄弟二人搅了起来。
。。。。。。
时间过的很快,老太太寿辰到了。
一大早杜若嘉就被拉起来梳妆打扮,穿的是那日段氏给她挑选的那件桃红色白色滚边的袄裙,虽然杜若妍选的那件水绿底的也好看,但今儿是个喜庆日子,穿点鲜亮点的总是叫人看着欢喜一些。
梳妆完毕后,段氏带着钧哥儿、杜若嘉坐一辆马车,杜若妍姐妹俩坐第二辆马车,杜令杰和杜令华坐的最后一辆马车,至于还未满月又身子弱的杜令轩就留在府里没带出来。
倒不是什么内宅斗争,只是段氏可怜他身子弱,本来右臂就已经落下了残疾,生怕着了风寒再添上个体弱的毛病。
至于杜令鸿、杜令康、杜令煜兄弟三人则是和杜志涛骑马走在前头。
马车走到大街上的时候,杜若嘉的目光就一直投注在外头没挪开过。
来这个时代这么些日子,杜若嘉虽然也有过几次出府,可每次她听到外头市井的嘈杂声还是会忍不住掀开帘子。
杜若嘉正看外头的景象看的入神,流口水的钧哥儿嫌无聊了,啊啊啊的就要往窗户方向蹿。
钧哥儿如今也快一岁了,长得白胖可爱,劲头也不小,这一挣扎奶娘都差点没抱住。
不过段氏也没提醒杜若嘉放下帘子,本来女子能够上街的时候就不多,她只轻声提醒了奶娘一句,“看好小少爷。”
到达大杜府门口的时候不过也才一盏茶时间,已经有几辆马车在他们前头了。
杜若嘉透过帘子仔细看了一眼,打头的那辆马车装饰华丽,车头车尾皆有个不显眼的标记。
杜若嘉认得,那是杜若婉夫家,昭信侯府的马车。
杜若婉提前到了?
昨日杜若婉和姐夫班文彬过府用了午膳,本是要住下的,可黄昏时分昭信侯府来了个小厮,不知道说了什么,小俩口匆匆告别就归家了,没想到今天到的比他们还早。
杜若嘉认得不错,那就是昭信侯府的马车,只不过那马车里头坐的却不是她姐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