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询敢威胁他!
两人是上了同一条贼船不错,但保全他李询就是保全韩秉礼自己这句话,可谓是大错特错!
十年之前,他韩秉礼能从庄王那条船上全须全尾地下来,今日就同样能从荣王李询这条破船上下来!
众所周知,他韩秉礼做了庄王府七年的长史,每与同僚论及庄王时,言必称“先王”,逢庄王诞辰、忌日必亲往王陵拜祭,还常常夸赞李询“仁恕守礼”,有“先王之风”。
因此,朝中人人皆称赞他韩秉礼至诚至忠,不忘先君。
可是,有谁知道肃王兵变那夜,是他韩秉礼开了庄王府的侧门?肃王的兵,是他放进庄王府的啊。
可以说,庄王一家死得那样惨烈,庄王及诸子被斫作数段,王妃、郡主受辱至死,都是拜他韩秉礼所赐。
想到这儿,韩秉礼狞笑了一声。
如今李询还想用一条破船困住他韩秉礼,只怕是与虎谋皮、作茧自缚啊。
十年前,皇长子庄王李显丰神俊朗,为人仁恕温和,礼贤下士,皇次子肃王李昶军功累累,为人严肃自持,与如今局面何其相似。
如今庄王全家死无全尸,肃王坐大逆被捕,贬为庶人,圈禁京郊,而皇帝依旧高高在上,两位曾经声名赫赫的皇子没有一个能动摇他的权势。
这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默默推动着一切。
皇帝!皇帝才是最无情的啊!
他韩秉礼为什么能在这样血腥的杀局中全身而退,甚至借势而起、扶摇直上?
因为他猜准了龙椅上那位的意思,在庄王府做了肃王的内应,既弄死了庄王,又收集了肃王的党羽信息、谋逆铁证。在肃王下狱后,他弹劾肃王及其党羽的奏章多到能把肃王府淹了!
因为他替皇帝除掉了最有威望、最得人心的皇长子,又作出一副为先王报仇的样子,名正言顺、肆无忌惮地株连、清洗,能够顺着皇帝的意思发动一场大换血!
正是这样反复横跳,将二王都踩入了无底深渊,才有了他韩秉礼连登青云,高踞台阁的今日!
而这次,不过是把曾做过的事,再做一遍而已。
如今最要紧的,先是稳住李询,再是面圣。见到皇帝,才有翻身的机会。
这样想着,韩秉礼写了个字条,交给书童。书童会意,将字条藏起来。
这字条是要通过密道交给李询的,大意是要李询稳住别慌,他韩秉礼会想办法解决。
接着,韩秉礼拿起了一本空白的奏章。
这封奏章递上去,他不信皇帝还不肯见他。
景家必定不愿让他面圣,如何让皇帝将目光投诸而来,他得好好想想。
烛光明灭中,韩秉礼写完了最后一个字。
他吹了吹墨渍,合上了劄子。
出了侧房,韩秉礼轻描淡写吩咐下人:“锁门。”说罢便转身离去。
书童依照吩咐,手上使力,黄铜锁“咔哒”一声合上了。
门边,那个京营军官目光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