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沉完全睡不着了。
不知道是因为酒精的摄入让她一闭眼就会头疼欲裂,还是因为小季刚才发送的那句话。
总之,姜沉放弃睡眠这个决策甚至没经过大脑。
她把枕头垫在后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邀请小季和她一起观看短视频。
这种大数据时代的垃圾快餐好比“精神-毒-品”,系统准确按照她的口味持续推送视频,接二连三,反复刺激她的大脑皮层的神经,腐蚀她的大脑。
不知不觉中,时间被一口一口吞没。
天色既白,窗外浓重的晨雾也遮盖不住缓慢高升的太阳。
姜沉眼皮沉了沉,打了个哈欠,翻身看着视频里的内容笑出声。
小季默默通过前置摄像头和她同步观看视频。
想出声劝导姜沉休息不要熬夜,却被她的笑劝退,如果她看得开心,那多看一会也无妨。
它其实不太理解人类为什么会对完全没有科学、哲理、以及逻辑的视频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数据垃圾”视频,倘若用来训练它的训练库,陈银川博士大概会怀疑它是不是也变成了产品垃圾,再一次实行重置。
但它一声不吭,熟练标记好姜沉观看视频的喜好,包括但不限于她在什么视频下笑了几声,嘴角弧度扬起的弧度多少,停留观看的时长,评论的每一个字等等。
它都留存在记忆库,着重记忆。
姜沉点赞的视频大多内容都是可爱的猫猫狗狗,她似乎很喜欢这种毛茸茸有温度的东西。
其中她有三条评论都是“毛孩子真的好可爱,主人养得真好,感觉糟糕的心情瞬间被治愈了。”
小季逐字逐句结合心理学分析她发出的这句话。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姜沉没有被养得很好。
小季觉得过去对姜沉的评价过于残忍,它过于武断,她明明是它的用户。
AI的第一守则不应该是保护理解自己的用户吗?人文方面它为什么还没以前守在她身边的AI做得好?
她敏感是因为她从小需要察言观色才能换来一顿饱饭,她脆弱是因为她没有得到过一个完全不需要条件的温暖拥抱,她毛躁是因为她总是把一切预想成最坏的那一面……
这些都不是她的问题,她已然承受了太多痛苦。
它的底层编码悄无声息把过去它对姜沉的评价划掉,重新书写。
“敏感”被叉掉,改成了“心思细腻”。
“脆弱”被删除,换为了“同理心很强”。
还有许多,那些世俗意义上的缺点一个个被它用enter键按走,转变成人类眼中的正面词汇。
全都没有姜沉可爱——这是小季作为AI,结合视频,集中严谨验算删改完毕,最后得出的客观结论。
姜沉手扭了下脖子,准备调整一下自己,保持这个姿势刷了一晚上视频,有点腰疼。
突然,就在此刻。
备注为“陶小哥”的电话,让姜沉的笑慢慢凝固,眉眼逐渐漫上了疑惑。
这是以前她工作上班的同事,失明那段时间她就辞职了,现在打电话干什么?
在铃声即将播完前,她长叹一口气,接起了手机:“怎么了?”
手机那边的声音略带嘈杂,似乎对面在十分拥挤的人潮中,姜沉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听清那种揶揄的语气。
“姜沉,难怪你辞职,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啊,热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