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真真站在一侧,面对众位前来参与会议的工程师及教授,面带微笑地介绍起来,随后又快速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的几位教授翻译。“尊敬的各位来宾,为向詹姆斯先生致敬,我们特意安排了这场特别的中华茶文化体验!今天将由和平饭店的老板沈音音女士为大家展示中国传统的宋代点茶法。”果不其然,对茶文化感兴趣的詹姆斯先生顿时眼前一亮,快步上前去。此时沈音音正微垂眼帘,素手轻抬,开始温具。她执壶的手势极为讲究——拇指压盖,食指扶边,中指托底,三指并称“三龙护鼎”,热水注入茶盏时,蒸汽袅袅上升,朦胧了她沉静的眉眼。“宋代点茶,首重心境。”她开口,声音清越如泉击石,“须得心静、器净、水净,方得不辜负这一盏天地精华。”她的动作舒缓而有韵律,每一个抬手、每一个转腕都似经过丈量,却又浑然天成,当她取出那罐明前狮峰龙井时,詹姆斯的眼睛顿时亮了。“这是难得的明前茶!”显然詹姆斯是真的对茶文化十分痴迷,且十分了解,一见到明前狮峰龙井时就忍不住惊叹。沈音音浅笑颔首,取茶饼置于纸囊,纤指轻捏小锤,力道均匀地将茶饼敲碎,那动作不像是在捣茶,倒像是在弹奏无形的琴弦。碎茶入碾,她手腕轻转,碾轮发出细碎而有节奏的声响,宛如低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手上——那双手十指纤长,动作间腕上白玉镯轻轻相碰,发出清脆微响,与碾茶声相和成趣。过筛时,她手臂抬起,袖口微微下滑,露出一截皓腕,筛网在她手中轻旋,茶粉如碧雪纷落,细腻均匀,几个外宾忍不住拿出相机记录这难得一见的场景。注汤击拂是最见功夫的环节。沈音音执茶筅的手腕灵巧翻飞,动作快而不乱,茶汤逐渐泛起沫饽,她手臂的动作渐缓,最后如太极收势般轻轻一挑,沫饽已然成型,细腻持久如堆雪。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每一个动作都兼具力与美,既精准到位,又赏心悦目。她专注时的神情格外动人——长睫微垂,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唇色天然嫣红,微微抿起显出一丝坚毅,额角渗出细密汗珠,更添几分真实的美感。当第一盏茶汤呈现在詹姆斯面前时,青瓷盏中茶汤澄碧,沫饽洁白如雪,恰是“雪沫乳花浮午盏”的意境。“请用茶!”沈音音双手奉盏,动作恭敬而不卑微,抬头时目光清亮,唇角含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詹姆斯十分专业,观色、闻香、品啜,整个过程庄重如仪式。最后他长叹一声,“完美!这口感丰富而有层次,茶香清幽持久!更难得的是,沈女士的点茶手法,让我看到了中国茶道的魂!”他转向众人,激动地表示,“这不仅仅是茶艺,这是一种文化的演绎,一种精神的传承!”由于痴迷茶文化,他自学了多年的华国语言,现在交流起来几乎能做到无障碍。几个外国的教授见他这样激动,十分好奇他究竟用华语说了些什么。而许真真则适时地用中英文交替解说,“宋人品茶重在意境,认为茶如人生,需经磨砺方能散发芬芳。这正如我们双方的交流,需要耐心与技艺,才能达成完美融合。”显然,茶歇环节已然大获成功。沈音音在众人的围绕中继续点茶,动作始终从容优雅,偶尔有发丝滑落额前,她轻轻以指掠向耳后,那不经意间的风情让不少人为之侧目。当她为第三位宾客点茶时,詹姆斯突然问道,“沈女士,您的茶艺是跟谁学的?”沈音音手中动作不停,声音柔和却清晰,“家祖父曾是茶文化研究者,小时候我不懂事,总觉得这些老规矩繁琐,直到他去世后,我才慢慢明白,他教给我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心境——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内心都要保持如茶般的澄明。”这话沈音音没有说谎,只可惜,沈家的家境在祖父去世以后急转直下,她那对父母是不靠谱的,一大家子人里,谁也不愿意和祖父学这门技艺。用沈父的话来说,这门技艺都是脱了裤子放屁,一点用没有,想要喝茶,老老实实喝茶不就好了,竟整一些花里胡哨的动作和流程。在沈父的影响下,其实无论是沈音音还是沈音音的弟弟都对这项技艺嗤之以鼻,但是祖父非要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沈父为了不扫他老人家的兴,又不舍得自己的宝贝儿子受苦,浪费时间,于是就将沈音音推了出去。说实话,这项技艺,完全是沈音音被逼迫着学来的,一开始常常因为态度敷衍被爷爷大骂,直到后来,沈音音才开始在学习中逐渐:()嫁糙汉养崽崽,纵享八零甜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