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帝王的恩宠是有限的,永巷的女人却永不会凋零,永远有年轻漂亮的,而大多数妃嫔很可能一生都难有见到帝王的机会。
对于一般的采女或者低级妃嫔来说,会给安排一些书吏文书,或者是刺绣纺纱类的事物,这类女性,既是妃嫔,也是女官。
相比于一般的宫人来说,她们拥有一定的地位,一般负责的事物都比较轻松,但相比于正式的妃嫔来说,她们的地位又不高,还是需要负责一些劳动性的工作。
而一旦这群人获得帝王宠幸之后,哪怕只有一次,她们的地位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会正式登记造册,成为皇妃,有品阶。
而邵玖曾经对元后提议的女官制度就是针对这群采女而言的,邵玖以为应当建立正式的女官制度,女官仿照前朝官职的设立,选拔有才有德之人,为朝廷和皇室服务。
而妃嫔则属于帝王家室,无论是否受宠,都应当享受该有的待遇,不应该因为失宠而被践踏。
女官和妃嫔的职责分开,不能让女官在管理事务的同时还要承担属于妃嫔的责任,而且后妃对于女官的发展有限。
邵玖以为有才者当发挥其才,如果不能让能者居其位,这将是作为君主的过失。
当然她的这些想法并没有马上得到元后的支持,元后以为女官制度是以前所没有的,贸然开创,恐怕会有诸多弊端。
而宫中的高位妃嫔则整日无事,因此多有着自己的小癖好,比如说邵玖喜好经书,徐淑媛喜好诗书,郭淑媛喜好美食……
元后以前喜欢骑马,后来爱上了练字,最近因为陛下倡导后宫节俭,她便开始了自己缫丝,结果尝试起来就爱不释手。
元后虽然读书不多,但动手能力极强,她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以前在东海王府的时候,也会和刘瑜一同骑马射猎。
那时候没那么多规矩,她还会自己改良弓箭,设计兵器,可以说很的那些部下的心了,也可以说那段时间,是他们夫妻关系最亲密的时候。
后来入主东宫,因为刘瑜要汉化,让她也学着去做一个符合儒家要求的太子妃,她渐渐地不再去骑马,也很少去军营了。
她开始静下来,学着去看账本,去管理后院,去平衡姬妾之间的关系。
元后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但她需要这样去改变,她开始变得不嫉不妒,贤良淑德,她必须为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后而努力。
早年的元后是绝对不会喜欢养蚕缫丝纺纱这类事物的,她的祖辈生活在草原上的,哪怕在中原生活了几代人,她们仍旧保持着不少草原的习惯。
可现在她却真心喜爱上了这些活动,比起枯燥无味的账本,她更喜欢缫丝纺纱这类动手的事物,这可比书本有趣多了。
邵玖也会来给她讲述这些农事活动的意义,对于一个要想在中原长久存续的王朝,就必须要适应中原的这些活动。
不同的气候地形,注定有着不一样的生存生活方式。
杨如芮开始渐渐明白刘瑜的野心了。
他要成为的不仅仅是统一整个北朝的帝王,还要成为改变整个历史进程,推进狄人真正融入中原的雄主。
【作者有话说】
撒泼打滚求收藏
第40章立内司
“近来要你来陪我这老婆子,你不要嫌我无趣才是。”
邵玖这段时间总是被太后请去嘉福殿,去为太后抄写佛经,不知为何,佛教在这些达官贵族中总是格外盛行。
“母后言重了,能在母后身前尽孝是妾的福气。”
邵玖一面抄写佛经,一面回过头道。
“我听闻温夫人的书法素有美名,相信有温夫人的进献,菩萨一定会欢喜的。”
邵玖笑了笑,她对于佛家经典兴趣有限,但是那些善恶有报的佛家故事对于这些贵族女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太后虽然是名义上陛下都的母亲,实际上比当今陛下大不了多少,如今也不过三十五六,因为没有子嗣,所以保养青春,姿容出色。
如今正是先皇孝期,太后的装扮较为素雅,邵玖在东宫时曾见过彼时的皇后,的确是光彩夺目,端庄娴雅。
但邵玖与太后打交道并不多,太后并非帝王生母,她们这些妻妾不过是做些面子上的功夫罢了,每月按时去请安问好罢了。
从嘉福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了,翠微打算扶着邵玖乘坐轿辇回含章殿,毕竟嘉福殿到含章殿是有一段距离的。
但邵玖摆手拒绝了,表示自己想亲自走走。
北朝魏国的宫殿虽然比不上前朝,却也有相当的规模,是在前朝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地名还是沿用的前朝地名。
“太后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一连多日都请夫人去抄写佛经,害得夫人的手腕都红肿了。”
“……你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不过是抄写佛经罢了,这些年我抄写的经典还少吗?
至于母后,她不过是想护着明脩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