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躺床上,范云来回翻滚。
有了这些书本,他可以更加快学习速度,一两年不愁练字纸张和墨水。
家人们也会减轻负担,轻松很多。
蓦地想到几年前,那时候还好奇,羡慕玉宁两张书桌。
如今自己要有了,心境突然觉的不一样了。
原来家境有了变化,看问题也会另个想法。
从这天开始,攒钱还是攒,大人们还想着成婚盖房子那地步的钱得多少呢。
但之前节省着一年吃用只花一两,紧着孩子。
从这开始,变着法的能做肉吃。
家里也添置一直没添置的,比如又找人垒了个灶台,又打了个铁锅。
不再为先做后做,半途刷锅弄出来而烦恼。
这边煮,那边炒菜,直接一起端上餐桌。
每每下地被打趣天上掉钱似的,吴红英就会大声说,钱也比不上云云重要。
村民们都笑的肚子疼,说知道云娃念书好了,瞧嘚瑟的。
要换他们,他们也乐呵。
云娃子念书好,有奔头,天天开心都是轻的,要是那孩子是自己的,那眼睛都长头顶上去。
*
寒来暑往,过了年关。
正月中旬,艾主簿又派人送来钱和物。
范云无需买笔墨纸砚,都还有剩余,再加上新的,都愁放哪。
毛笔也比原有的好用,写出来的字更顺滑。
但在范云心里,他自己买的蓝笔管这支,还是排第一名。
私塾内学习这本,回家后、放假日读背其他本。
背会了再夫子之后的教授含义,理解更加。
新鲜感与成就感并存,沉迷其中。
孟夫子思量,看来随着年龄增长,头脑更加聪慧,快些反倒更适合。
如此这般,在其他学童还在开*蒙五本书没学完,范云已开始拉开巨大差距。
转眼树叶从绿变黄,往上一看,仿若灿烂的金叶。
八月十五,中秋节放假。
吴家人想到的有钱奢侈行为,就是舍得用双倍料。
饼皮薄薄的,馅料满满的。
加倍的酥甜,范云当饭、当零嘴吃。
不一会儿,舅妈来喊他去尝尝她包的,范云出了家门。
没人想到,夫子会来。
老陈氏喊着孟夫子,忙倒水让坐。
孟夫子坐下,说明来意:“老夫想让范云试试明年二月的童生试。”
老陈氏手一歪,水从桌子上往另一边趟。
其他人赶忙擦干水,老陈氏解释道:“孟夫子,刚才没拿住,您说的我没听懂。”
孟夫子没意外,可听着范云的家人说当初为何送去念书的的缘由,不由沉默了一会儿。
“范云种地一途竟如此差劲?”不可想象,明明在念书上,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