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姐,好好照顾孩子,家里有我照顾爹,不用担心。”
吴红英:“知道,就你废话多,这次咱孩子肯定能成,我还能去县城溜溜,回来跟你说说。”
范三郎点头,怀着期望满脸笑,一点不像送人的场面。
村口处,里长领头,很多村民都篮子装东西让带上。
不收不行,老陈氏娘俩就每家受些鸡蛋带着。
族长给上一坛子猪油,里长给上一包袱馒头。
老陈氏收下,娘仨上了牛车。
村民们喊:“云娃,考不上也没关系,咱明年再考,你还小呢。”
像是鼓励孩子出去闯闯,成不成都还是家里的小辈。
范云见此,看着村民们期待的目光,心里越发坚定。
或许是东西多,觉的比那日慢些,路上也明显更多车。
这么多都一个方向去,不用猜也是去考试的。
因带的多,城门口守卫还让把包袱打开看。
老陈氏悄摸送上铜钱,守卫瞧着是衣服、馒头等,无刀具器械,痛快放行。
进城后,吴红英就问给了多少钱。
老陈氏不说,“红英,俗话小鬼难缠,得长点心,这里可不是村子里。”
老人自有一番自己的处事,小心做事不会错。
车停下,夫子婆娘出来笑着喊陈姐。
说帮忙拿,手挑着个轻的,“路上累了渴了吧,快进屋歇歇,饭菜马上就好。”
前面一个一人宽的门,后门更宽些,拿完东西,老赵去后门放牛车。
范云喊着师娘,孟氏哎一声,笑着夸不停。
本就相熟数年,此时都不见外。
洗漱后,孟氏教着让倒入下水道。
老陈氏又长了见识,自家那水浇地浇树,直接泼,听着这会流外面去,点头记下。
东屋安排范云住,西屋安排陈姐娘俩。
孟氏说以前是儿子女儿住的,早已成家在外,都提前洒扫过,放心住。
屋子地面,墙壁都平整的砖面,不是土地。
虽说没自家屋子大,也没个院子,但开口就夸干净漂亮。
母女俩跺跺脚走进去,鞋底有带的沙土,要用扫帚扫扫。
孟氏笑说没事,每早都洒扫的。
饭后被带着逛逛前后巷子,乍见着实看不出差别。
感觉都一样,范云倒是觉的横平竖直的好认。
下午孟夫子回来,将范云叫去主屋隔壁的书房。
讲解县令喜好,性格脾气。
县令出题,当然得记下来其特点。
孩子科举,妇人们都自觉不打搅,遇事轻声商量着来。
外加一个做饭的老妇,后门的老赵,宅子里竟然很安静。
习惯两日,肚子不舒服。
县城内很方便,四五家医馆,孟氏领去其中一家开药,喝了三顿就好了。
好了后,大人们就说他适应这里的水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