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云州,晨曦刺破薄雾,将金辉洒在发改委大院气派的门楼上。
三辆挂着省督查组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如三柄出鞘的利剑,悄无声息地驶入,停在了办公楼主楼前。
周砚铭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嘴角噙着一抹稳操胜券的微笑。
他早已为这场“突袭”备好了盛宴。
档案室二十四小时开放,所有上报材料分门别类,整齐划一,找不到一丝纰漏。
所有可能被问询的工作人员,都接受了统一口径的“培训”。
这是一套他演练了无数次的“标准化接待”,足以让任何检查变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他自信,这套铜墙铁壁,无人能破。
然而,他不知道,昨夜凌晨三点,当他安然入睡时,信息中心的一角,赵砚清的指尖在键盘上敲下了最后一行代码。
服务器的核心日志,已经被他用加密方式悄悄备份到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私人云盘里。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如冰。
督查组组长,一个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人,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开门见山:“周主任,我们想调取一下‘江口区试点项目资金审批全流程’的电子记录。”
周砚铭从容不迫地示意身边的办公室主任。
片刻后,主任略带歉意地汇报道:“报告组长,系统显示,这部分文件因为时间较久,已经封存归档,暂时无法在线调阅。”
这是周砚铭计划中的第一道防线,将皮球踢给冰冷的系统,拖延时间。
督查组长眉头微皱,似乎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时,坐在会议桌末尾,一直低着头的赵砚清,声音不大但清晰地响彻整个会议室:“纸质档案室,三号档案柜,第三层,应该有原始的签批单。”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周砚铭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死死地盯着赵砚清,眼神里的温度骤降至冰点。
他想不通,这个平时唯唯诺诺、最不起眼的技术员,为何敢在这种时候跳出来。
督查组长眼中精光一闪,他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周砚铭,又看了一眼垂着头但脊背挺得笔直的赵砚清,猛地站起身:“走,去档案室!”
一行人浩浩荡荡,直扑档案室。
周砚铭跟在后面,手心已经开始冒汗,但他仍抱有一丝侥幸,那些原始单据应该早就被他处理掉了。
同一时间,以“借调配合青阳区项目调研”身份列席会议的林昭,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他就像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冷静地看着周砚铭的表演和督查组的交锋。
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当督查组在档案室一无所获,气氛再次陷入沉闷时,组长转头看向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道:“林昭同志,你长期在基层,对这些项目比较了解,有什么其他的线索可以提供吗?”
林昭终于抬起了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周砚铭瞬间紧张起来的脸,声音清淡,却字字如锤:“我个人建议,可以查一下负责项目评审的那家‘云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发改委相关评审人员之间的私人往来记录。比如,通讯记录,或者……大额转账。”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如果说赵砚清是撕开了一道口子,那林昭就是直接将一把刀插进了周砚铭的心脏!
“文化公司”是周砚铭一手扶持起来的白手套,专门用来“润滑”和“包装”那些需要特殊照顾的项目。
查它,就等于直接查周砚铭的命门!
周砚铭额头的冷汗瞬间密密麻麻地渗了出来,他强作镇定地呵斥道:“林昭同志!说话要负责任!空口无凭,这是对我们发改委同志的污蔑!”
林昭没有理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督查组长。
组长与他对视片刻,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立刻对身边的副手下令:“联系省通讯公司和银行监管部门,申请紧急协查令!”
命令刚刚下达,一名年轻的督查员忽然在三号档案柜的最深处,一堆废弃的旧文件夹层里,惊呼一声:“组长,这里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