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越说表情越微妙,实在是太巧、不,应该说是倒霉才对。从龙舌兰和目标交换号码牌、在寄存处领取手提箱、带进卫生间检查,到被炸死在隔间……没留任何能当场辨明身份的线索,整个过程非常丝滑……咦,视角好像不对,这不是他们的任务……咳,总而言之,不管是对凶手来说,还是对他们来说,都省去了扫尾的过程。要是凶手离开发布会现场,以霓虹警察的水平,基本上不存在被抓到的可能。这方面的问题和先前想的一样:情报中的手提箱就那么大,龙舌兰好歹是个代号成员,怎么连里面装着炸弹都没发现?死亡地点还是在临街的卫生间,死法如此荒谬。别说本来就谨慎的大哥,连他拿到情报都觉得有些不对。龙舌兰该不会是卧底吧?发现自己暴露了,紧急撤离时自导自演闹这么一出,挑拨大哥和皮斯克本就一般的同事关系,引发组织内部的骚动……伏特加想起这次任务前,从大哥那里了解的龙舌兰与皮斯克的交情,对大哥安排人观察发布会的操作越发信服。他越想越觉得可能,基于这种情况,还在脑海中演绎了另一种情况:龙舌兰被条子收买,准备用证人保护计划假死脱身,临走前特意算计他们一把……太阴险了,可恶!伏特加在心里骂完,忽然想起龙舌兰的死状:在厕所隔间被炸得粉碎。先不说人体组织能验明身份,龙舌兰再怎么也不至于拿“清白”开玩笑。霓虹人爱喝马桶的水不假,在卫生间吃饭也是常事,可这种死法依旧能让他再死一次。要是排除这些可能,那么龙舌兰是真的死了。早前他说交易成功、不存在问题的时候,证明拿到的箱子和预期相同。只有这样,才会在事后去卫生间检查交易内容。而这种兜兜转转的杀人方式,需要跟紧目标,时刻调整,才不会杀错人。也就是说,不管对龙舌兰动手的是交易对象还是其他人,都意味着凶手就在发布会现场。找到凶手并不难,难就难在皮斯克将来的态度上。对方刚跟大哥达成和解,为此还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时刻闹出龙舌兰被炸死的事,不会觉得大哥不守信用、一步步切割他的活动空间,心怀怨恨,继而给大哥使绊子吧?那就真的演变成组织内斗……咦?他和大哥都是卧底哎,管那么多干嘛?扔出调查结果就好,只要boss信了,皮斯克的态度无所谓!反正这次爆炸事件,他们一点儿都没插手!清白得很,诶嘿!不同于伏特加反应过来后的轻松,琴酒的神情极其凝重。挂断电话,转动方向盘靠边停车,抓过后座的笔记本电脑,仔细审视新收到的情报。他比伏特加知道更多,看出的信息也更多。龙舌兰选择的交易场所是满天堂新作发布会。出席这种场合的除了公司本身的技术人员、布置会场进行讲解的服务人员、新闻媒体,就是受邀参会的普通人。毛利父女和主角同居,大概率不是凶手。凶手可能是这两位以外的任何人。琴酒目光一凝,划掉这一条信息。主角是个侦探,必然要有视角独特的圈定嫌疑人的方法。比如……云霄飞车杀人事件的三位嫌疑人、卡拉ok厅杀人事件的三位嫌疑人、网球俱乐部杀人事件的三位嫌疑人……除了范围缩小到三位的嫌疑人,通常都有宿怨,是蓄谋已久的杀人。加上根据事后得到的情报,主角事前多少跟嫌疑人有过接触。也就是说,某些可能在推理过程中,成为证据或推理链条中的一环的东西,或许早已出现。而龙舌兰在暗网联系交易对象,地点、交易内容都不怎么正规,又是初次相识,怎么看都和主角这段时间处理的案件不相干。按照这种思路,凶手不会是龙舌兰的交易对象……琴酒的眼球动了动,结合心里觉得荒谬的信息,盯上屏幕中的一行文字。夹在毛利父女之间,恰好有三位同处一个公司的连号员工。相同的手提箱,相近的寄存时间,接近上班时间的节点。稍微闹出点动静,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拿错”号码牌,用准备好的炸弹,送怨恨的对象上西天。漏洞百出、没有证据可言的“推理”接近事实,琴酒却没有丝毫兴奋。原以为龙舌兰和主角出现在同一个场所,会被对方发现端倪,继而跟踪到碰面地点搜集情报,才安排人盯着那里。中途收到龙舌兰死亡的消息已经足够惊讶,毕竟他死在主角附近,按伏特加所说,大概率只透露了一点不轻不重的情报。不过这些情报影响不了他们的任务,而组织成员树敌无数,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可能遇到这么一遭。或碰见寻仇,或饮弹自尽,或机构截杀……实力不济加上运气过差,那么总有一种死亡方式在旁边等着。琴酒其实没怎么放在心上。然而现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龙舌兰不是路过炸弹,不是待在装有炸弹的楼下被牵连,是自主打开装有炸弹的手提箱。鉴于代号成员的身份,参照已知的过往执行任务情况,他的死亡不是能力、不是运气,而是“不知情”。简直像是有什么存在,蒙蔽了龙舌兰对炸弹的敏感、对危险的感知,让他主动、积极、热情地拥抱了死亡。荒诞、滑稽、可笑至极。这就是“书写”好的人生!那么这种事情发生在主角面前,有什么意义呢?让主角知道生命易逝、自以为接近组织的时候,发现一切成空、还是对即将出现的研究员更加信任?“哈哈哈哈哈……这就是主角!这就是角色!”琴酒捂住眼眸,发出嘲讽的大笑。当生命化为符号,充当事件的注脚,生命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主柯南:孩子他爹总想让我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