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叶来南水村一月有余,但因为鲜少在村里活动,很多人对他来说都很陌生。
眼前这位婶子更是不熟,如果不是赵大叔叫这人刘家媳妇,他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刘家媳妇,是刘大家的媳妇,村里年轻汉子和女娘都叫她刘婶。
刘婶年纪与吴婶一般,却生得尖嘴猴腮,一脸刻薄。
余南叶大半时候待家里,还不知道刘大家的刘张氏有多爱嚼舌根。
这不看到个投奔吴婶的少年,前些日子住小破屋,她还感慨可惜了。
少年瞧着年纪不大,模样俊俏,比村里其他未婚汉子好看得多,只可惜太穷,不然她还能将自家侄女说给他。
后来见他家盖了房,砌了围墙,她又改了心思,想把自家女儿说给余南叶。
没想到竟会不期而会。
刘张氏一眼就看到了牛车上的余南叶和陆柘景。
余南叶生得俊秀,在陆柘景身边像个纯真无邪的小少爷。
俗称中看不中用。
刘张氏又觉得这人配不上女儿了,还是说给自家侄女。
刘张氏转而看向南小子身边的男子。
男子瞧着比南小子大上几岁,模样英俊,气度不凡,一看就前途无量,只有这样的男子才配得上她家女儿。
一下子看中两个,刘张氏觉得自己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于是她叫住赵大,想蹭牛车回村,路上还能套套话。
不料赵大如此木讷,竟是一声不响。
刘张氏想直接上牛车。
余南叶见状刚要开口。
陆柘景已道:“赵大叔走吧,等会儿就晚了。”
“你这小子,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让婶子上来坐坐怎么了。”刘张氏拉拽赵大,歇了蹭牛车的心,不情不愿掏/出一个铜板。
牛车已经被景小子包下了,赵大叔自然得听景小子的,一手捞缰绳,一手握牛鞭。
见赵大不收,刘张氏一边塞,一边说:“一个铜板,我也不是给不起,你还不要了,都是乡里乡亲,你这牛车这么大,多我一个不多。”
赵大还是不收,只是无奈道:“刘家媳妇,不是我不收,而是景小子给了三十文包了我家牛车,至于让不让你上来,你尽管问景小子。”
一听给了三十文,刘张氏眼珠一转,三十文说给就给,听赵氏说,屋子修得可气派了,院里还种了菜。
听说盖房子的银钱都是陆柘景出的,说是为了报答余南叶。
一下子给出十几两,他们村里人一年到头了才攒个四两银子。
景小子一出手就是十几两。
刘张氏打着注意,忙朝陆柘景露出笑,“景小子才来咱们村,南小子也是,你们多半不了解村子,不如让婶子跟你们说说村里情况。”
看在同村份上,余南叶以前也生活在村里,能帮忙的地方都会搭把手,这时候下意识让开身,猛然想起银钱是阿景给的,他不能越过阿景直接同意。
一段时日相处下来,陆柘景颇为了解少年,一个扣手心的动作,就将少年内心猜了个七八。
妇人打得什么注意,他一清二楚,也就南南这个小笨蛋呆呆的,没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