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73章 小站练兵(第1页)

第273章 小站练兵(第1页)

甲午年的朝鲜半岛,宫廷内斗与日本人的步步紧逼,简直乱成了一锅粥。汉城城里,一个身着便服的中年男人,正借着夜色“登登”地狂奔,粗重的喘气声伴随着冷风传来。脸上的泥污有一寸厚,眼神却透着一股子狠劲——此人正是袁世凯。就在几天前,东学党起义的暴乱蔓延到皇宫,国王李熙吓得不敢动弹,王妃闵氏急得像无头苍蝇。身为驻朝官员的老袁知道,日本人包围了皇宫,清国不派兵援助,再不走就成了瓮中之鳖。老袁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场狼狈的逃亡,虽不光彩,却成了他人生又一个转折点。…………【河南出来的“问题少年”】让我们聚焦袁世凯:袁的根在河南项城,后来他成了名人,人称袁项城。他的上几辈属于耕读之家,父亲袁保中是个乡绅地主,家境殷实。袁保中兄弟两个,弟弟袁保庆膝下无子,他就把袁世凯过继给了弟弟袁保庆。袁保庆待见孩子,对小世凯舍不得打骂,世凯从小不是块读书的料,四书五经背得磕磕绊绊,科举考场更是三进三出,连个秀才都没捞着。二十岁那年,他把笔一摔,对着家乡的黄河水吼:“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世凯不再苦苦读书,他要寻一条门路。世凯有抱负,这话真不是空谈。小袁年轻时就透着股野劲,曾写过“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诗句,字里行间全是吞天吐地的野心。更邪门的是,袁家像是被下了咒——生父袁保中、继父袁保庆(他七岁过继给这位叔父)都没活过五十岁。再往上推,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曾是清朝封疆大吏,也是没活过53岁就挂了。看着长辈们一个个活不到头,袁世凯心里发毛:“难不成袁家男人真迈不过六十这道坎?”父亲、继父死后,家道中落的愁云压着项城袁府,袁世凯揣着几两碎银闯荡江湖,他要当兵出人头地。没想到运气来了,孙悟空挡都挡不住。袁世凯报名参军的总领导,是淮军将领吴长庆,他是继父的把兄弟,“叔叔,怎么这么巧,我投奔您来当兵,您看……?”老吴见这小子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爽快把他拉进了军营。“小子,好好干,叔叔不会亏待你的!”【朝鲜半岛的“镀金之旅”】进了军营的袁世凯,像龙入大海一般。当时淮军账目乱得像团麻,吴长庆头疼了好几年,“叔叔,侄儿别的本事没有,算账的本领并不差,我来试试!”“好小子,想不到你还有这两下子,为何不早说?”袁世凯三天三夜没合眼,把十几年的烂账理得清清楚楚。连哪年哪月买了几杆枪、耗了多少弹药都记得明明白白。吴长庆拍着他的肩膀直夸:“人不可貌相,看你脑袋大脖子粗,却心思缜密,比账房先生还厉害!”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还是在朝鲜。1882年朝鲜兵变,吴长庆带着袁世凯东征平叛。战场上,这小子敢打敢拼,连夜率队奇袭叛军营地,亲手砍了三个头目,硬生生把局势稳住。吴长庆回国后,直接把他留在朝鲜当“太上皇”,大小事务都由他说了算。那几年,袁世凯在汉城横着走,连日本领事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这也为他后来练兵攒下了实打实的经验。【小站练兵的“高光时刻”】逃回中国的袁世凯没消沉多久。靠着吴长庆这条线,他攀上了当时的实权人物李鸿章。要不说在江湖混,人脉很重要。吴长庆是淮军将领,李鸿章的手下红人,袁世凯之前,给李中堂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家伙呢懂军事,经历过大风大浪。”另外,老李看他在朝鲜跟西洋人、日本人打交道多年,懂洋枪洋炮,于是把天津小站练兵的差事交给他。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袁世凯把西洋兵法揉碎了传授,还把忠于朝廷的话编成顺口溜,培养士兵忠君爱国思想。『大清江山稳当当,世凯鞠躬来护航。君恩似海记心上,刀山火海也敢闯。朝廷指哪我打哪,保家卫国不含糊。龙旗底下把命献,忠心耿耿照汗青。』经过一年的训练,世凯练出了一支装备精良、军纪严明的新军。——后来,叱咤风云的冯国璋、段祺瑞,当年都是他手下的小军官。要说袁世凯这笼络人心的手腕,那真是能把人哄得死心塌地。就说他跟阮忠枢这档子事,至今听着都让人咋舌。阮忠枢可不是一般人,当年是李鸿章亲自盖章的“将门人才”,跟袁世凯是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交情。这天阮忠枢在天津逛窑子,遇到了一位花魁,“姐姐,你是哪里人?”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俺是天津人,咋了,公子:()清宫秘史十二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