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作室门』之名,便是源於进了宫门,抬头便能看见的少府作室。
“昔,孝惠皇帝尚在之时,孤每出入作室门,便总能瞧见作室。”
“今日,总算是有幸入內一观?”
由阳城延引领著,朝作室內走去,刘恭嘴上,也没忘与阳城延攀谈起来,
本是一句閒聊时的开场白,却惹得阳城延身形一滯,本就算不得轻鬆的面容,更是愈发拘谨起来。
见此,刘恭也只得无奈一笑,默然跟著阳城延,来到了作室深处的一方小院。
之所以说是『小院”,是因为这栋建筑,並非是完整封闭式的屋舍。
自院门入內,首先映入刘恭眼帘的,是散落於地,琳琅满目,却也隱隱自有其『秩序”的工具。
顺著满地散落的工具,抬头向前看去,整个院子便尽收眼底。
长方形的院墙,靠近院门这一半,是露天的前院。
靠里的另一半,则是三面围墙,上方封顶,与前院完全相连的明堂。
相较於遍地工具的前院,堂內倒是规整了许多。
却也只是相对规整。
至少刘恭站在院门处,远远看去,也仍能看见堂內的地上,摆著几件木工半成品。
刘恭不知道的是:这处小院,是这个时代极其典型、极具代表性的匠居。
几乎每一个匠人的居所,都大致是如此布局。
就算偶有匠人的居所,並非这种半院、半堂式布局,这也仍旧是每一个匠人,都梦寐以求的工作、生活场所。
“陛下,见笑了。”
见刘恭进了院门,便在院內一阵打量,愣是不往里走,阳城延面色也不由有些尷尬起来。
如是一语,却惹得刘恭当即含笑一摆手,示意无妨。
左右也没有能坐的地方,君臣二人便此站在院门內,说起了正事。
“不知陛下此来?”
阳城延主动问起,刘恭也不再客套,当即道明来意。
“昨日,偶然与皇祖母说起钱幣相关的事,颇有不解。”
“皇祖母便让孤亲临少府,劳少府,为孤说说我汉家的钱制。”
刘恭单刀直入,阳城延也是当即一点头。
稍一思虑,便折身走入堂內,將一只布袋倒扣,將袋內的铜钱哗啦啦倒出。
从中挑掠出几枚,方回到院门內,双手將钱幣捧上前。
“陛下,且先观之。”
不用阳城延提醒,刘恭的目光,便已经落在了阳城延手中,那几枚『各具特色』的铜钱之上。
首先吸引刘恭注意的,是一个铜製钥匙圈。
-
自然不是真的钥匙圈,而是酷似钥匙圈,却又分明刻有『半两』二字铭文的铜钱。
甚至都未必能算作“铜』钱!
至少刘恭打眼瞧上去,愣是看不出多少铜黄色。
反是银色,或者说是铅色更明显一些。
“这,便是『汉半两』了吧?”
说著,刘恭便伸出手,用手指小心夹起那枚钥匙圈,面上也隨之涌上一抹尷尬的笑意刘恭说的委婉,阳城延却是半点不留情面。
当即点下头:“不错。”
“这,便是太祖高皇帝,令我少府熔铸的三銖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