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妹币,在当初的老外眼里,只是废纸。
所以,便有了一种变通的解决方案。
贷款。
国际贷款,也就是外债。
老外借出自己的本币给我们,让我们去别的国家买必需的原材料、买必须的设备,然后运回国内加工生产出产品销售来抵债。
吴楚之很清楚,1993年底中国实施汇率并轨制改革,1994年元旦软妹币官方汇率瞬间贬值46,从58变为87,软妹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从此中国才有了真正的单一汇率制度,一开始确定汇率为87,后来又调整至83。
在接下来大约10年的时间里,软妹币兑美元只能在827~828元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美元兑软妹币1:5的时候,中国国内生产一件产品在国际市场能卖到一美元,而其全部生产成本为4元软妹币,企业有20的利润可赚,自然会去生产。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国际价格,同样的企业同样的生产成本,如果汇率变为1:8,则有100的利润,那企业可赚大发了,会加班加点的多生产这种产品。
相反如果汇率变为1:3,企业每生产一件产品要亏掉一元钱,企业就无法支撑下去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国际上的售价,要么只能破产倒闭。
在实施单一汇率制度的同时,政府也取消了企业外汇流程和上缴制度,转而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中资出口企业必须将出口所得外汇悉数到银行进行结汇,然后在央行主导下,全国建立统一的规范性的外汇市场。
这个外汇市场不同于此前的外汇调剂市场,其交易主体是银行,此后私人部门、银行、央行这样的结售汇闭环形成,使得央行对货币政策与贸易汇率等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保证了汇率的稳定性。
我们在1997年遭遇到东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能过得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过不去的。
靠得就是因为在制度上我们的外汇不直接对国外的资本开放。
所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打遍东南亚无敌手,它就是打不进中国。
所以,以前我们管得很严的时候,资本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外国的投机资本冲不动。
可以说,从外汇券的发行开始,中国每次汇改都是极其成功的。
并不是这样欣那样铁军这种‘爱国经济学家’觉得哪哪儿都是问题。
在严格管制时期说不自由,在因地制宜放松管制后又说财富大量外流……
有瑕疵,这不否认。
改革,汉语词语,即改变与革新,指的就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
每次改变与革新,在当时必然会有一片骂声的,因为必定会有人利益受损,也必定有阵痛。
但绝不是错误的。
否则,我们国家是怎么重新崛起的?
e……
好吧,现在他们又在说什么小民尊严和幸福……
反正他们总是有说的,总是能迎合波澜壮阔大时代里不同阶段中失落人群的心理。
就像是90年代初的菜篮子工程,此时已经被人淡忘了。
仿佛我们一开始所有人就能吃得起肉、蛋、奶、水果一样。
都不说倒查三代那么久远的事了,倒回去30年,绝大部分家庭是做不到天天有鸡蛋吃的。
……
:()重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