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生的信息掌控者。
但是,多年的前世投行生涯,如同淬火的烙印,让他无比清醒地认识到了一个致命的悖论和身份陷阱。
“估值”与“定价”,如同孪生兄弟,面目相似,却又天差地别!
估值(vaation),是基于对基本面的深刻理解、对未来现金流的理性预测、对风险和机会的综合衡量,所计算出的一个公司或资产的“内在价值”。
它是锚定的基石,代表着长期视角下的真实价值判断。
如同他深知某个核心技术在未来值多少,某块市场蛋糕有多大。
定价(pricg),则是特定市场环境下,由无数参与者情绪博弈、供求关系、信息不对称甚至恶意操控所共同形成的“交易价格”。
它是瞬息万变的动态结果,是市场先生喜怒无常的面孔,可能与“价值”南辕北辙。
就像他在二级市场的实战中,眼睁睁看到过无数好公司被市场错杀到地板价,烂公司却被爆炒上天。
至关重要的是:你准备采用哪个数字来决定行动?
这取决于你的角色和立场。
作为估值者,你的使命是无限逼近那个锚定的“内在价值”,你相信市场终将纠正错误,向其回归。
作为交易者(尤其是企业家、投资者),你必须拥抱现实,直面那个此刻由市场先生开出的、可能疯狂也可能昏聩的“价格”。
你需要基于“价格”信号,决定买入、卖出或持有,执行你的交易策略。
目标是抓住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获利(价值投资的核心),或者纯粹基于价格趋势博弈(趋势投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而吴楚之的身份,从根子上决定了:他只能是,也必须是一个铁血的交易者!
果核集团是他亲手缔造的帝国,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帝国的兴衰存亡、千千万万员工的饭碗、甚至关系到他在知光阁会议中掷地有声承诺要为之奋斗的“芯”火之路。
他肩上扛着的,是无数具体而迫切的“交易”:
并购对手需要报价多少才划算?
引入战略投资时出让多少股权才合理?
子公司分拆上市时如何定价才能募得最多的资金而不损伤母体?
如何在国际金融市场布局才能“优雅”地薅到资本主义的羊毛而不被反噬?
这个身份,要求他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先生的报价,并基于这个报价做出最有利、最现实的交易决策。
他不能被自己内心进行的“估值”蒙蔽双眼。
如果他强行坐上了“金融”轮子掌舵者的位置——既是估值者,又是定价者和交易者——会发生什么?
身份错位!
他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自我封闭的逻辑循环:他基于“估值”(内心对信息的垄断认知)做出“定价”,再基于这个自认为合理的“定价”去执行交易!
这意味着什么?
【丧失纠错机制!】
没有另一个独立的、冷静的、具备专业素养的估值体系来检验他判断的准确性。
他的主观判断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潜在的盲点和偏见会被无限放大。
一个微小的初始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决策链条的崩塌。
如同光刻机“基建模式”固然宏大,但具体某个部件的采购价格是否最优?
某个战略合作方的入股比例是否恰当?
都需要外部视角的审视。
【错失宝贵机会!】
他可能因为执着于自己认定的“合理估值”,而错过市场先生意外抛出的、极其廉价的优质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