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得出结论。那胡大老爷虽然爱玩爱闹,但也不能对这场重要的官员招考掉以轻心。这个观点刚一提出,立刻得到所有学子的支持。尤其是那些去年曾经历胡大老爷“考验”的考生,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然而,这种喜悦只持续了一夜,第二天的考试就让他们失望至极。需要强调的是,此次招考的考场根据各衙门的职位分布不同而有所区分。当考生满怀期待地坐在考场中,以为会遇到关于衙门职责或流程的问题时,试卷一发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无数考生当场惊呼:“这是什么?”刑部作为明朝审理案件的最高机构,考核自然围绕案件判决展开。这本无可厚非,但偏偏胡大老爷也在其中掺了一脚。只要是稍懂网络的人,谁不知道“法外狂徒张三”的故事?罗老师提到的张三,确实犯下了诸多大罪,却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让人无法定罪。因此,胡大老爷稍微动了动手,刑部考生们就彻底慌了。“某日,某男经过一村庄,心生歹意,意图对某妇不轨,施暴时被妇人反抗推倒致残,问二人谁该担责,如何判罚?”考生们本能觉得男子有罪,但提笔时又想起大明律中致人伤残需判刑的规定。如此一来,该如何判决?如果说刑部的题目已经够折腾人,户部则让那些从没在意过数学的考生彻底崩溃。整页整页的大数字摆在那里,考生的任务就是算清楚。把事情算明白,题目才算完成。大理寺负责断案,其考核内容让人难以承受。胡大老爷示意几位资深提刑官绘制了几幅极为逼真的案发现场图,要求考生找出其中疑点并合理推理案件。工部的试题更为直接,列出河工、修桥、营造等大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礼部作为主办方,提出撰写祭文、檄文等多种平时仅见于书本的文体任务,不完成即会被淘汰。众多考生这才意识到,昨日的公文考试只是开场,真正的挑战今日来临。顿时,各考场传出考生的惨叫。---一位参加刑部考试的考生盯着试卷上的第一题,几乎咬牙切齿地喃喃自语:“男子定有罪,女子若按自卫论应无罪,但自卫造成重伤是否仍属自卫?”他觉得自己陷入两难境地,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似有风险,而最初看起来却是一条简单明了的路径。这种困境不仅限于刑部考场,其他场所的考生也一脸苦楚。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他们,从未遇到如此实际的应用题。这些题目没有深奥分析或诗词歌赋,而是直接来源于各大衙门日常工作的真实内容。这一计简单的试题,直接将所有考生考得一头雾水。而偏偏这次官员招考由于胡大人的改革,在分考场里是由各大衙门派官员监考。一方面因为礼部人手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胡大人的安排。既然要让各大衙门分享功劳,仅出考题怎么够?监考和阅卷才完整。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套。毕竟这次考试主导权还在礼部,分一些小功劳出去,大家都满意。礼部也明白这个道理,自然没有异议。然而,那些前来分功劳的衙门官员这时终于找到乐子了。虽然他们没参与命题,但作为监考,可以看到考题。看着这些熟悉的题目,一众资深官员差点当场笑喷。他们平时就听闻这些考生的高谈阔论,言辞中对他们的态度十分不敬,好像他们毫无能力,只占着位置。现在好了,你们不是说自己很厉害,进来后要给我们这些前辈看吗?来吧,笔给你,你来写!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衙门最基本的日常事务罢了!来啊!你,你上!哈哈哈哈哈……监考官看着考生们迷茫、抓头的模样,开心极了。他们终于明白胡大人的心情了!就应该这样!连这样的小事都处理不好,还谈什么来我们衙门做官?要是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那你们进来后,难道还要我替你们干活不成!考场之上,考生们急得焦头烂额,而监考官们却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显然在幸灾乐祸。考生们现在真是头疼不已。平日里他们只熟悉四书五经,哪接触过这些专业事务?刑部、工部、礼部、户部的题目让他们无从下手。尤其让方孝孺苦恼的是礼部的试题。他原以为礼部的工作不过是写祭文,可如今发现还要起草檄文和礼文。更让他不解的是,这种重要场合难道会让初入仕途的小官执笔吗?那些资深官员岂不是成了摆设?想到即将交卷,试卷将被送至那些经验丰富的前辈手中,方孝孺不禁担忧起来。状元、榜眼、探花出身的老前辈,经过官场历练,恐怕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想到这里,他更加焦虑了。从前年参与科举起,胡大老爷便一直为难我,如今科举取消,改为官员招考,为何这份煎熬仍未结束?罢了,不想了,能答多少是多少,先把避忌的问题处理好再说。考生们苦思冥想,不管胡乱猜测还是胡编乱造,没人愿意交白卷。就这样带着可能完全跑题的答案,众人总算完成了笔试。时间一到,考生们走出考场,表情十分复杂。入场时还自信满满、镇定自若,此刻已全然不见。有些人面无表情,像行尸走肉般缓缓前行。一眼便知,这些人大多是参加过上届科举的老考生。短时间内接连面对胡大老爷,他们的内心防线彻底崩溃。而另一些人,则在唉声叹气,这些人应该是初次经历胡大老爷的考验。尽管这次考试让他们头疼不已,但他们尚存希望,认为未来还有机会。可也有考生,出来后哭笑不得,情绪失控。这些人最为可怜,心理脆弱的他们或许已被这场考试击垮。考场外等候的亲友和围观群众看到考生们的种种表现,心中顿感不适。众考生愤懑之余,都将怨恨指向胡大老爷。笔试结束后,还没等成绩公布进入面试环节,考生们对胡大老爷的怨恨早已溢于言表。------------繁华、高贵、矜持的首善之地,在经历了一年的变化后,再度笼罩在学子们的哀号声中。应天府的百姓对眼前这一幕再熟悉不过,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外地亲戚炫耀:“看吧,不用猜就知道,这些哭喊的家伙肯定是中了胡相的圈套!”“哈哈,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昨天第一场考完时,他们还得意得很,觉得胡相也不过如此,现在可好,一个个蔫了。”“他们哪知道胡相是什么人物,岂会被这群小子算计?”应天府的百姓仿佛和胡惟庸同宗,高昂着头,带着几分傲气夸赞胡大老爷。而此刻,胡大老爷的表现也配得上这份赞美。以往科举后,学子们抱怨连连,胡大老爷总是默不作声,摆出一副任人调侃的姿态。官员们不仅不制止,还跟着添油加醋地说些荒唐话。但这次不同了。六部全都参与其中!胡大老爷虽然改动了一些题目,但大部分还是由六部拟定的。礼部全程掌控的只有公文写作这一项,但这一个环节便足以让所有人无话可说,因为公文是每个衙门的必备技能。因此,学子们不满后,六部不得不有所行动。怎么着?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还敢闹?知不知道题目是谁出的?胡大老爷哪里错了?胡相爷目光长远!胡相爷根据实际需求,为六部量身定制了一场严谨的考试!而我们,在胡相爷的带领下,日夜努力,才有了这场公正而严密的考核。诸位若是稍有念头想要出人头地,最好还是闭紧嘴巴。否则,六部中任一衙门都能轻易置你们于死地。不仅是你们,连同家人都得提防。这次招考不仅有六部参与,就连应天府及各地知府也加入其中。应天府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动真格,寻常人家根本无力抵抗,更何况背后还有六部撑腰。此次胡大老爷的功劳分配,绝非只有普通官员参与,六部的高层同样在内。如果面对的是皇亲国戚或权贵,或许六部会有所顾忌,但一群无背景的学子又算得了什么?叫吧!只要再多喊几句,六部定会让你们明白什么叫寸步难行。面对六部和应天府衙的威压,原本不满的学子们瞬间噤声。开什么玩笑!真把自己当成了国公吗?即便国公,在六部面前也得低头。更何况,背后还有更令人畏惧的胡大老爷。如今的胡大老爷,是大明硕果仅存的顶尖人物,无论资历、身份还是能力都无可挑剔。以他的威望,哪怕只是透露出些许意图,事情也已成定局。有些官员如同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迷路者,主动请缨为胡大老爷处理那“微不足道的小事”。因此,随着六部与应天府的强势警告发出,那些刚闹腾半天的考生瞬间泄了气。完了,彻底没戏了。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发挥不佳的考生,他们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下一次科举上了。当然,他们也在心底默默祈求,下一届科举的主考官千万别又是胡大老爷。否则,这日子真没法过了。皇宫内,谨身殿依旧。朱元璋忙中偷闲突然想起,今天似乎是朝廷招考的日子?由于先前将事务全权交给胡大老爷,他也就乐得清闲。在他看来,这类事情交给胡大老爷处理不过是小事一件,怎么会办不好?再说了,这次只是选拔基层官员,最高的职位也不过八品以下,这些琐碎之事根本无需他亲力亲为。毕竟,如今没有丞相,他虽然没有任何牵制,但原本归丞相处理的政务如今全都压在他肩上。正因如此,朱元璋现在事务繁忙。以至于他每天都累得连妃嫔宫中的休息时间都没有。这不,今天猛然想起招考的事,他便临时召见了毛骧。外面的事情还得找毛骧问清楚,只有锦衣卫才能详细掌握整个情况。毛骧匆匆赶到后,听完朱元璋的问题,便如实汇报了胡大老爷近期的进展。“这次招考,胡大人设置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其中,笔试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考公文写作,下午场则考察各衙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