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转头看向自家胖儿子,朗声道:
“惟庸的法子简单得很——派兵乘船出海,挑个港口好、气候佳、位置便利、人多热闹的地方!”
“先礼后兵,能谈就谈,谈不拢就打!”
说到这儿,朱元璋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惟庸有句话咱觉得特别在理——”
“他说,我大明将士远道而来,堂堂正正要块地盘做买卖,你这小国竟敢不给面子?”
“不给大明面子,将士们能忍?”
“自然要好好教训一番!”
“到时候不仅地归咱们,连建城的钱粮人力也得让他们掏。”
“这帮番邦小国,畏强权不识仁义,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日后岂不更猖狂?”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神情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妙啊!
胡公不愧曾是我大明的宰相。
这安排,进退有度、名正言顺。
既显了大明的威仪,又不失风度。
甚好!
说笑几句后,朱元璋话锋一转:
“地一到手,那就是大明的疆土!”
“驻军、派官、迁民,一样不落!”
“若那些外邦百姓仰慕我大明,想进城生活,倒也无妨。”
“但既入我大明地界,就得守我大明的规矩,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胡惟庸这番话掷地有声,朱元璋父子深以为然。
本就该如此!
大明没灭了你那小国已是开恩,让你守规矩,天经地义!
“殖民地,就是我大明在海外扎根的地方!”
“这样的地盘多了,我大明的舰队便能纵横四海!”
“惟庸这主意,咱觉得挺好!”
朱标毫不犹豫地点头赞同。
朱标对这种表面光鲜又声势浩大的策略格外青睐。
他心中认定,大明正该这般行事。
至于"仁慈宽厚"?
呵,他可是大明的储君,又不是外邦的王子,何必理会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紧接着,朱标便与朱元璋商议起远征将领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