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校后,何裕柱去了趟孙教授那里。
两人虽没深入交流,但孙教授对他的天赋表示欣赏,并提醒他未来的一些规划。
何裕柱在大一上学期取得了机械系第一名的成绩,理论基础扎实。
于是孙教授建议他下学期可以试着发表论文。
通常情况下,清华的学生会在大二开始撰写论文并提交。
毕业时,这些研究成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情况。
这也是有些同学无法顺利毕业的原因,比如那些不研究论文、专业课无成绩的学生。
不过,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现在的论文只需获得国内专家的认可即可通过,但难度依旧不小。
对于何裕柱来说,这不是难题,他欣然接受。
这些都是未来的资本,即便孙教授不说,他也早有打算。
一年转瞬即逝,1953年9月到来。
何裕柱骑车来到清华大学,这是他入学后的第二个学期。
何裕柱今年十八岁,身高一米八五,在学校里格外引人注目。
他通过练武保持的好身材,过去一年里收到了十几封情书,但他没有回应任何一封。
现在,他与谢颖琪确立了恋爱关系,这得益于师傅、师娘以及谢学丰的撮合,两人对此并不排斥,于是顺其自然地交往。
谢家条件优渥,思想也较为开放,因此并未催促两人立即结婚,而是计划等何裕柱大学毕业后再考虑此事。
目前,两人正顺应时代潮流,享受自由恋爱的过程。
进入教室后,班上的同学彼此已十分熟悉,大家热情地向何裕柱打招呼。
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在机械一班声名鹊起。
各科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第一学期结束时,他还发表了三篇论文,内容获得了李红星班主任和孙教授的高度评价。
这种有实力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尊敬,尤其是对同为业内人士的同学来说,更能深刻体会到他的能力。
然而,不久后,话题转向了本学期新开设的实践课程。
第一学期,全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其他同学不如何裕柱那样出众,但在机械理论的理解上,大多数人都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一些优秀的学生甚至能与初级工程师媲美。
第二学期的重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标志着大家正式踏入机械领域的探索。
不一会儿,李红星和孙教授一起走进教室。
简单的假期问候后,李红星直接切入主题。"同学们,我们机械系的研究方向十分广泛,理论知识大家已有初步了解。
接下来的重点是掌握各类技术工种,这也是当前国内急需的人才类型。"
"所谓的机械技术工种包括车工、铆工、焊工、电工、钳工和锻工等,它们构成了机械发展的基石。
尽管书本上的知识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无法让大家直接进入工厂实习,不过学校已设置了基础机械实验室,大家可以在这里开始初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