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柱将带来的药材和两斤猪肉放入地窖,随后走出来,目光带着几分好奇望向师父。
……
“柱子,当初杨老板还是没听你的建议。”
李保国轻声一叹说道。
听到这话,何裕柱立刻明白了。"师傅,您是不是决定不去鸿宾楼工作了?”
李保国轻轻点头。
一年前,组织派遣的两名管理人员刚到鸿宾楼,就开始对餐厅的运营指指点点。
起初,他们要求何裕柱不再领取鸿宾楼的工资,随后又插手饭店的人事变动、薪资待遇,甚至后厨的食材采购等事务。
虽然杨国涛最初考虑到组织的关系没有过多争执,但随着这两人的行为愈发过分,鸿宾楼的员工逐渐不满,最终杨国涛不得不与他们决裂,彻底禁止他们参与鸿宾楼的管理。
此时,鸿宾楼的生意已因这两名管理人员受到影响,他们的不当措施也让员工心生怨气,大家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在众怒之下,即使这两名管理者试图强制推行其想法,也无人理会他们,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当然,杨国涛也向组织汇报了实际情况。
实际上,不仅是鸿宾楼,整个四九城许多稍具规模的店铺老板都在为组织派遣的管理人员头疼。
尽管大家都愿意遵循组织的政策,但这些管理者大多对行业缺乏了解,往往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
遇到好脾气的管理者还好,至少能与老板协商,影响有限;而像鸿宾楼这样遭遇混乱管理的情况,其负面影响则十分显着。
据说城内还有几家店铺因这些管理者而无法正常营业。
后来,杨国涛重新接管鸿宾楼时,身后多了两位新的管理者。
这是组织最新派来的。
上级对鸿宾楼的情况有所了解,只是政策既定,最多就是给杨国涛再安排两名管理者。
这一次,这两位管理者态度更加坚决,导致鸿宾楼的老员工纷纷抱怨,更有不少人在此次人事调整中被直接辞退。"柱子,现在的状况基本符合你的预期。"李保国在讲述情况后,轻声叹了口气。
由于杨老板的建议,李保国不再去鸿宾楼工作。
这不是针对他,而是杨老板意识到事情的走向,不想连累李保国。
对李保国而言,无法继续工作虽然有些遗憾,但他并不太在意,只是为鸿宾楼多年建立的良好口碑被一些不懂行的人破坏感到惋惜。
听罢师傅的话,何裕柱并不觉得意外。
如今是1953年9月,过去一年中,公私合营的趋势愈发明显。
上级派来的管理人员无论好坏,都已在人们心中埋下了种子。
到了年底,关于公私合营的具体政策将正式出台,公方经理这一职位也将正式确立。
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涉及商业活动,都将受到公私合营的影响。
对于像杨老板这样的大型企业主,影响尤为显着。
不久之后,这些私人店铺将逐步变为国有。
就像温水煮青蛙,但这类白手起家的人都非常敏锐,这也是杨老板让李保国离开鸿宾楼的原因,因为局势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地变化。"师傅,您可以好好在家休息,多陪陪师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