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台极目远眺,也只能隱隱约约看到军阵大致分为三列,层次分明。
而在大阵最前方,似乎还有一处向前凸出的前锋阵列,约莫千人左右,如同一柄锋利的楔子。
一旁的栋鄂部首领王元堂,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
他二话不说,一挥马鞭,便带看几名亲信策马冲向大阵左翼。
阿台见状愣了半响,过了数十息才反应过来,连忙也吩咐亲卫去右翼探查。
看看这大阵绵延多长。
约莫过了一刻钟光景,王兀堂面色阴沉地打马回来。
“如何?”阿台急忙问道。
王兀堂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吐出几个字,声音带著他自己都未察觉的一丝骇然:“左右两翼。。:。皆不见其阵脚!
此阵延绵,绝不下八里之遥!”(明朝一里约550米,八里即4。4公里)
王元堂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如此严整的步兵军阵!
建州女真各部,毕竟长久分裂,部落零散,纵然此番合兵一处,聚起数万之眾,然其根本仍是骑兵。
骑兵作战,讲究的是机动灵活,两翼包抄,以快打慢,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溃敌军薄弱之处。
以往他们与明军交锋,对手多是李成梁魔下那些同样剽悍的辽东铁骑,步兵只有在围攻墩台堡垒时才会大规模出现。
像今日这般,数万明军步卒结成如此望之令人心悸的巨阵,严阵以待於旷野之上,他们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一时间,包括阿台、王兀堂在內的所有女真首领,竟都有些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阿台、王元堂不敢怠慢,又多派出数队精锐斥候,冒死抵近侦察,来回穿插,试图搞清楚眼前这座如同铜墙铁壁般的大阵虚实。
又过了一刻钟,隨著各路斥候的回报逐渐匯总,三位女真首领终於大致摸清了此阵的基本结构。
此阵共有十二营,前后三列,每列为一个小方阵,一个方阵为三十人,横为六,竖为五。
每个方阵之间约莫距离二十步。(1步=1。5米)
第一列,皆是火手与弓箭手,管、箭密密麻麻,寒光镊人!
第二列,以坚固大车结成的车营,车上或载兵器,或立挡板,连绵不绝!
第三列,则是手持长枪、腰挎佩刀、肩扛盾牌的步卒。
队列之后,似乎还有预备的骑兵队。
但其主力骑兵,观其旗帜调动,应是部署在了大阵的左右两翼。
十二营左右连接,呈左右一字长蛇分布。
一营约莫宽三百步。
其中每营中间都有一处前锋。
前锋的最前列则是一排火炮,约莫有八十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