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俺答汗非常不习惯大明忽然的好意。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真的很奇怪。
没有用兵,没有动武,忽然给他送武器来。
他也没有在边境搞什么事情。
“天子之意就是希望大汗可以出口一些种马而已。”
大明使者回应道。
“好说,我还可以上供五匹千里马给天子,算是我孝敬天子的。”
俺答汗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是漂亮话也能说得出口。
他才不管朱翊钧多少岁呢。
“那在下就代表天子笑纳了。”
使者很满意。
俺答汗发现对方居然真的就没有什么要求了。
“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俺答汗算是长见识了,思来想去,只能想到是大明这些时日在辽东用兵,因此才出此下策安抚自己。
但是他也没有打算去掺和辽东女真的事情。
毕竟大明的边境情况他也一直关注,辽东的西部还有不少军队没有调动。
这也不好去掺合。
任凭俺答汗怎么想也不会想到朱翊钧的想法是打算用大量的火改变蒙古人使用弓箭的习惯。
这种想法实在是过於超出认知了。
好好的,他们凭什么换弓箭。
这种想法等到蒙古人意识到的时候,也很难改了。
因为生於忧患,死於安乐。
从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人就是这样的,好逸恶劳。
等到蒙古人发现用鸟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练习,不需要耗费力气,也不需要骑射之苦的时候,没人会再拿起弓箭的。
因为蒙古人的弓箭本质上就是一个锄头,是生產力工具。
这玩意儿是用来打猎的,获取食物的。
不是用来打仗的。
打仗是常备军的事情,对於大多数蒙古人而言,他们的本质上是牧民,只不过因为工作的缘故,导致他们不得不练习射箭的技巧,以此更好的完成放牧的工作。
所谓產训合一,说的就是这个。
因此蒙古人虽然都是临时徵召的,但是土兵本身的训练其实是很高的。
至少比大明的农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