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是顺崽,不是顺治[清穿] > 6070(第17页)

6070(第17页)

水泥的神奇功效,早已不再是工部匠作司的秘密,而是成了京城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谈资。

平整如砥、雨雪无阻的路面,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路”的认知。

商旅的车轮滚滚,载着比往年更多的货物,带着更轻松的笑容;进城的农人,鞋履不再沾满泥泞,步履轻快;连带着沿路新设的驿站、粥棚、医棚,都成了“便民道”活生生的注脚,无声地诉说着朝廷的仁政与少年天子的圣明。

民心所向,如百川归海。

顺崽“仁德圣主”之名,不再局限于深宫奏报,而是真切地烙印在万千黎庶的心头。

这股由“便民道”汇聚起的民心洪流,如同最坚实的后盾,支撑着顺崽心中那个更加宏伟的蓝图——一个以科技与仁政为基石的新时代。

然而,顺崽深知,技术的革新只是开始,思想的启蒙才是根本。

水泥铺就的是脚下的路,而他想要开辟的,是一条通往智慧与未来的大道。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在他心中已然成熟。

慈宁宫暖阁内,檀香袅袅。

木苔端坐主位,手中捻着一串佛珠,眉宇间带着阅尽沧桑的沉静与洞察。

顺崽立于案前,身姿挺拔如松,那份属于少年人的蓬勃朝气中,已沉淀下帝王的沉稳与决断,他将一份墨迹未干的奏章双手呈上。

“母后,儿臣请设‘格致院’。”顺崽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格致’?”木苔抬眸,眼中带着询问,却并无惊讶,她早已察觉儿子心中那团超越时代的火焰。

“正是!”顺崽眼中光芒大盛,“‘格物致知’,古之圣训。然此‘格致院’,非为皓首穷经,钻研故纸堆中之微言大义,乃为专攻天地万物运行之至理了,算学推演、格物穷究(物理)、金石变化(化学)、天文星象、地理山川、乃至农工百艺之新法*新器,招募天下有志于此道之才,不论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在此院中,当摒除门户之见,唯真理是求,以实验验证理论,以实践推动创新,此乃强国富民、启迪万世之基业。”

他语速不快,却字字铿锵,每一个词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殿宇的寂静中。

这份构想,已远超寻常的“奇技淫巧”,而是直指文明进步的根基。

木苔静静听着,指尖的佛珠停止了捻动。

她看着儿子眼中那几乎要燃烧起来的、纯粹而炽热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在动物园里,看着那只叫“顺崽”的小熊猫第一次笨拙地爬上树梢时,眼中闪烁的、对广阔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

只是此刻,这份好奇已升华为一种足以撼动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此议……”木苔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感慨,“开千古未有之先河。然阻力之大,恐非儿戏。朝中那些以‘道统’自居的老臣,翰林院里那些视‘奇技淫巧’为洪水猛兽的清流,岂能坐视?”

“儿臣明白。”顺崽神色平静,目光却锐利如出鞘的利剑,“故‘格致院’初立,暂不设品秩,不入官制,仅作为皇家内设之研习场所,挂靠于内务府名下。所需经费,由‘百工堂’盈余及私库拨付,待其成果斐然,利国利民之效彰显,自能堵悠悠众口,令天下人信服!”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少年人的锐气与自信,“况且,真理之光,岂是几句迂腐之言所能遮蔽?”

木苔看着儿子那份超越年龄的智慧与魄力,心中激荡如潮,她深知此举风险,更知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这不仅是儿子的梦想,更是大清能否真正浴火重生、走向强盛的关键一步!好在,顺崽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任皇帝,大部分制度都是沿袭前朝,现在想要改制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好!”木苔霍然起身,眼中再无半分犹豫,只剩下全然的信任与支持。“母后帮你。”这也是给底下人一个顺崽正式掌权的信号。

格致院的筹建,在西苑一处名为“澄心斋”的僻静院落悄然启动。

顺崽亲自拟定了第一批招募名单,这份名单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

精通算学、能心算《九章》的老账房赵算盘,曾因算清陈年烂账得罪权贵被贬、

痴迷观星、屡次上书改革历法而被钦天监边缘化的老博士徐光启。

沉迷炼丹、在道观里炸塌过三座丹炉的“疯道士”玄机子。

治理黄河三十年、经验丰富却因直言顶撞上司而被罢官的老河工李老夯、

以及,鲁大用等在内务府“百工堂”已证明其能的顶尖工匠。

名单一出,朝堂哗然!,翰林院几位老学士捶胸顿足,痛斥“斯文扫地”、“引妖道邪术入宫闱”。

礼部官员更是忧心忡忡,认为此举有违圣人之道。

然而,木苔的懿旨与顺崽的坚持如同定海神针,加之多尔衮在朝堂上冷眼扫视,反对的声浪最终被强行压下,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想看这位少年天子到底要玩出什么花样。

开院之日,“澄心斋”内气氛肃穆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躁动。、

顺崽身着象征智慧的靛青色常服,端坐于主位之上。

木苔、多尔衮及几位亲王,还有较为开明或持观望态度的议政大列席旁听。

琪琪格作为特邀“观察员”,是顺崽力排众议特许,安静地坐在角落,大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顺崽环视全场,目光扫过那些或苍老、或怪异、或朴实的面孔,朗声道:“今日‘格致院’开院第一课,不论尊卑,唯理是辩!首议——‘力与动’!”他抛出的问题直指核心:“马拉车,车何以前行?箭离弦,何以飞百步?此‘力’源于何处?如何传递、转化、乃至消长?”

问题一出,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炸开了锅!

老河工李老夯第一个站起来,声如洪钟:“以老汉治河之见,力如洪水,水势积蓄于高峡,一旦开闸,沛然莫御,马拉车,亦是马之‘气力’积蓄,发于蹄下,推车前行。”他用手势比划着水流冲击的态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