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水浒]掀翻大宋 > 130140(第13页)

130140(第13页)

众人皆大彻大悟,仿佛眼前重重迷雾散开,做事又有了方向。府中官吏刚想要趁机夸赞潘节度使英明神武,却见节度使大人喝了口茶后,话锋一转。

“……可若此百姓既无田可耕,又无工可作,生活在润州府城之中,没有一条出路,生活凄惨,政府也没法子改善其生活,诸位可还有面皮断定此百姓是因贫入教还是因利入教,否为白莲教徒?”

潘邓把茶缸子往桌上一搁,“我前两天走访诸县,见如今百姓生活困苦,有些地方房屋破败,百姓衣不蔽体,当今不说盛世,方腊之前也没有乱局,如何就有人贫困至此,而官府不闻不问?”

堂上之人被节度使责问,都十分惭愧,府中有一老刑名说道:“禀节度使知,润州府从前十分富庶,此地土地肥沃,又邻江边,往来商贾众多,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谷仓里的粮食今年收的,吃不完要留到明年,等到明年又收两茬,可谓是仓丰民润……”

“只是近些年来,朝廷征敛无度,光说花石纲一事,不光有家底的大户受损,平民百姓更是动辄家破。润州府紧邻江宁府,虽二地并不同属一路,却也征集力役众多,那江宁府的大官儿管你什么时节?有些百姓春耕之时,还要被征去运送花石纲,待到秋收回来,田地颗粒无收,交不上税钱就只能变卖田产,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那老邢名叹息说道:“此地繁荣乃是百年无战之功,破败却只需一二十年……”

众人都叹息于此,潘邓却没听他那一长串,而是抓住重点,直接问道:“府中田地兼并一事可否严重?杨府尹上任之后可曾查过户籍田产?”

那刚才还在哀声叹气的老刑名身影一顿,众人也都僵住,潘邓又问道:“……府中村县可有田连阡陌者?”

堂中鸦雀无声,就连杨澎泽此时也哑声了。

潘邓扫视在座每一个人,过一会儿才说道:“诸位官袍一穿,拿着俸禄,高人一等,却不为百姓做主?此时时事艰辛,本官也明白诸事不易,只是世上之事哪有全如意的?诸位都尚且不想办法,叫百姓怎么办?”

潘邓看着在座垂着头的各位,翻开了自己面前的硬壳笔记本,拿了水笔蘸上墨,说道:“我做如下安排,你们记下。”

“朝廷免了今年两税,复起就要在今年之间。贺通判亲自带人重新丈量田亩,有庄户死亡的,收回田产,一庄一县之内重新分发;官府再雇百姓修路,采矿,凡来应聘的给足雇工粮食,叫百姓扛过这一阵;主簿官监管商贾一事,扶持府城内外商贾驻府,适当可以发布减免税收的政令,叫他们多提供一些工作岗位,消化府城闲散流民。”

“三管齐下,务必保证润州府之内,百姓有田耕种,城郭户有处上工,之后严查白莲教,在这以后若再有借信白莲教之名寻衅滋事者,通通不准轻饶!”

众人接了指令,也有了方向,纷纷应下。只有一人说道:“府中开采矿产之人皆有定数,若是增加人手,咱们采出的矿石怕不好卖。”

潘邓说道:“不妨事,采矿可多添些人手,前两天本官已去矿区看过,此地正好有白石矿与白土矿,正是做混凝土的原料,我手下有一李掌柜,现已在试验,若是能成,也是个为本府创收提供岗位的法子,明日我会叫他来官府拜见。”

众人此时也不好问此“混凝土”是何物,只点头应是。

潘邓说道:“本官还有平乱大事未成,不能在此地久留,过两日大军休整完毕,便要南下,尔等在府中好生经营,遇事不决便写信问我。本官再留一营士兵与尔等方便,千万看顾好府城,若出了任何差池,本官拿你们是问!”

众人皆俯首听令。

潘邓又叫杨府尹单独说话。

二人在府衙后院花园内行走,杨澎泽还在想之前的事,见四下无人,跪拜告罪道:“下官有一事欺瞒节度使,罪该万死。”

潘邓见他这样,已知他想说什么。

果然杨澎泽说道:“下官从前为白莲教所惑,曾真做过白莲教徒。当时下官轻狂,听其众生平等之说,内心向往,却不知为人所愚,实在蠢不可及!”

潘邓看着他说道:“府尹可通敌开城门?”

杨彭泽大惊失色,“下官万万不敢!下官听到白莲教日益猖獗,方腊自称圣公,建立年号,怎敢再信白莲教?早早便带领府中厢兵守城。可叹白莲教众攻城,厢兵一触即散,丝毫没有抵抗,四散奔逃,百姓受苦,下官也……下官也家破人亡……”

潘邓叹息一声,将他扶起来,“我来润州府时日尚短,却也听过杨大人事迹,大人来润州府不到半年,在府中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为官清廉,同僚也皆称赞,是个好官。如今既然已经不再信教,便将前尘往事忘却吧。”

杨澎泽见节度使依旧如此宽容,更加觉得自己愚蠢透顶,十分难堪,“下官空长这多年岁,却没长头脑,真似节度时所说,听信白莲教人要个什么平等了,却没参透那白莲教贪婪如此,要的是那‘结果均等’,如今回想往事,不堪入目。”

潘邓看着他满面羞愧,说道:“要‘结果平等’也并没有错。”

杨澎泽疑惑地看着上官。

“杨大人既然为此‘均等’入教,可见也是有风骨之人,可有志者为百姓奔走,要让百姓彼此之间‘条件平等’,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希望终究有一天会达到‘结果平等’,叫人们都过上好日子吗。”

杨澎泽微微张着嘴巴。

“只是杨大人心急了些,从此平到彼平,非一代人之功,也非两代人能做到,真达到那一天,可能要几百年,世世代代,不懈努力才可成。”

潘邓坐到石椅上,“愚公移山之时,心里已经知道开山之后之利他此生已享受不到,却还是执意要开此山,为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已,杨公可为之?”

杨澎泽听了潘节度使的话,只觉得一股热意直往上涌,把他炸得耳目通红。从前失去的人生之所向又回来了,他苦读入仕,欲为生民立命,见朝堂昏庸不曾自暴自弃,苦寻出路却又重新迷失,如今天光乍破,他的前路又有了方向。

他看着潘节度,就像看着在黎明前方拿着灯笼为他引路之人,杨澎泽满目含泪说道:“下官可为!”

潘邓勾勾嘴角,“既然如此,眼下正是战乱之后,便是分田的最好时机了……”

*

梁山军驻扎在润州城外,林冲所率领的军队还在休整,关胜领的一万人马已到了瓜州渡口。

潘邓正在书房给老师和圣上写信。

他此次出兵平乱,着实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报喜不报忧——实在是他若说情况皆在掌控之内,皇帝便对此事不太看重。以至于后来梁山招安之事都是他亲力亲为,剩下的两万来士兵险些没有出路,要吃空东平府!

还好现在吃官家粮了,潘邓又蘸蘸墨,着重渲染了润州之惨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