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日又有一斥候到军营中通报消息,“报告大王!白时中大人派信使送来书信!”
王襄打开一看,信中痛陈中原无粮、民心已失,劝王襄识时务,顺天命,尽早投降,莫再做无谓之举!
王襄气得将信撕得粉碎,“无耻老贼!”
话音未落,又有人来报:“范致虚大人也降了!献了孟州城!”
营中诸将面面相觑,几乎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惊诧,孟州城投降?那地方离洛阳府不远了!
眼看着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士气接临崩溃,此时却有一斥候官面带喜色,跑到军营之中通报,“大王,那东南军终于露出尾巴了!自永昌府和陈州府投降,一直没有消息,这几日东面有信传来,说是东南军自打收复二府,便加派军士,这些天已经激起民愤了!”
众人来了精神,王襄也问道:“怎么回事?”
那斥候官说道:“属下听说江南军一到颖昌府,便逼迫颍昌府大户卖粮,大户若是不从,他们就把人抓起来,手段好生了得!那东南还自称为仁义之师,真是好厚的脸皮!”
黄城明听了斥候的话后叹息不语,被迫大户卖粮,他们中原也想如此行事,却只怕把握不住局面。如今大越一来便大刀阔斧,可见其军力雄厚,不俱区区地头蛇了。
如此一来只怕关中王在中原百姓身上失去的人心,要被东南军得了。
王襄十分疲乏,摆了摆手叫众人退下,而后没叫任何人议事,独自想了一夜。
想来想去,这一切的起源就只是因为一场沉船,这一个变故就能如此改变局势吗?他王襄在中原一地苦心经营数年,拥有关中与中原两地,手下兵马十万众,却也只能眼见着自己被一步步逼入死局。
难不成那潘邓真是什么天命所归?
王襄手握成拳,指节捏得咯吱作响,他绝不会信如此玄之又玄的说辞,那潘邓发家比自己还要晚,他能做到的,他王襄也必定能得到!
王襄睁着眼睛想了一夜,最终做出了选择,眼看人心已失,中原没有一战之力,此地已不可守了。
第二日,王襄强打精神下令,“传本王令!烧毁没法带走的辎重粮草,全军轻装,急行军退入潼关!”
关中乃四塞之地,退入关中,尚可据险而守。
传令兵应声而去,不过多时,城内的辎重粮草被点燃,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王襄眼睛里面闪耀着燃烧的火光,突然却看见混乱之中有士兵在偷偷脱甲,他眼神一凛,“他们是在干什么!”
手下副将看了紧忙带人过去,将几人全都抓起来,果然是想要逃跑,遂都依军法处置。
一番处置,让军队内的气氛又更加紧张起来,随后命令下达,全军开始轻装撤退。
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向着潼关的方向急行军。然而撤退的途中并不顺利,就算有杀鸡儆猴在前,也还是不断有小股士兵开逃亡,队伍越发稀疏。
行军第三日,情况愈发恶化,黎明时分,王襄被一阵骚动惊醒,亲兵报告又有一队士兵趁夜逃跑了,这次足足有二十多人。
“咱们要追吗?”亲兵问道。
王襄摇摇头,手扶在额头上半晌,而后低声说道:“愿意继续跟随的,到潼关后每人赏银五两,要走的……就让他们走吧。”
他起身下了床,问道:“越军有人追上来吗?”
亲兵摇摇头,“没人追上来,咱们后方一切平安。”
恰在此时,有斥候官火急火燎地赶来,“大王不好了!咱们先行军遇到埋伏了!两千人只回来三百个!”
王襄紧急将各将领都叫来,黄城明听到消息睁大了眼睛:“是谁?”
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敢伏击中原军!
斥候官说道:“是河中那伙人,头领是个姓宋的,他集结了一山头的人,问我们要买路钱!”
钱盏咬牙切齿,“该死的土匪!也敢到你爷爷面前来逞凶!”
黄城明当即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属下愿带五千人去会会他!”
第338章王襄VS宋江
黄城明率五千精兵出发时,天色已近黄昏。王襄站在大营高处,望着远去的军队扬浓烟滚滚,眉头紧锁。
许久,他转身对身旁的副将钱盏说道:“传令全军戒备,今夜加强巡逻,不可懈怠。”
钱盏领命,却又忍不住问道:“大王,区区土匪,何须如此谨慎?黄将军带五千人剿匪,定能一举歼灭!”
王襄却摇摇头,“宋江选在此处设伏,绝非偶然,又敢主动袭击我军,必有所恃。”
钱盏却有些不信,“那些个土匪能有什么本事?”未经训练,不懂武艺,不过是些泥腿子。
王襄摇摇头,“河中恰好在潼关以北,两处地势平坦,可互通有无,潼关关口却狭窄,那群土匪若要是拦截我等,必在潼关设伏,彼时两岸山势陡峭,他等守在关口,有易守难攻之势,我们若是不小心行事,恐怕有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