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盏茶功夫,潼关关口处,花荣满脸戾气,带着士兵出关巡视,四处找寻敌军身影。
他身后有一副将急忙追赶,“将军,花将军!莫追了,人想必已经跑了,宋将军有令,咱们回营吧!”
*
王襄等人早已返回,回营之后,王襄召集众将议事,他指着舆图分析:“宋江占据地势,把守潼关,若不能突破此处,我军无法入关。”
本来他们是要入关中,再利用潼关关口守卫城池的,此关狭隘,守住此处,便可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却没料到他们还没到这儿,潼关被别人先把守了!
钱盏此时已经与眼梧包扎好了手臂,面无血色说道:“不如绕道?咱们往回走一段,从三门峡处北上,翻山过去,我知道那里有条小路,也可入关。”
王襄摇头:“绕行少说要多花半月,届时潼关守军必有防备。”
况且他们也不能再耽误时间了,过关多花半个月,怕是军中士兵又得逃走一两成。
孙昭远拍案而起,“那就强攻!我军尚有五万之众,难道还怕几千土匪?”
“不可。”王襄沉声道,“敌人据险而守,强攻伤亡太大。”
“况且……”王襄眯起眼睛,“我总觉得此事蹊跷,宋江若只拦截我等,为何后方一直没有援军?明知我军实力,却主动挑衅,实在不是个好打算;他若是借着大越名头行事,只为钱财,却又为何不谈判?”
大帐之中,众人商议了一天的对策。次日,王襄派三支小队同时试探进攻,果然如黄城明所说,每当军队接近潼关之时,两岸就会箭如雨下,更令人心惊的是那些会爆炸的罐子威力,一支百人队栽在上面,几乎全军覆没。
眼见着关口严防死守,战局僵持,此时突然有一名斥候返回军中,“报告大王,南面发现敌军运粮队!”
王襄眼中精光一闪:“多少人?从哪来?”
“约五百人,从虢州方向而来。”
帐中众将哗然,钱盏惊道:“果然如大王所想,宋江在此阻拦,就是在等待援军!”
他快步走到舆图前,找到虢州,“这大越好生狡诈!故意不用应天府军队追击,怕引起我们警觉,因此从南往北派军过来。如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越必是命宋江在此拖延,等侯援军赶来以成夹击之势!"
黄城明虚弱地说道:“大王,若真如此,必须速战速决……”
王襄冷笑:“果真如此,区区土匪,真以为兵器精良些就能吓唬住我等,真是痴人说梦!”
接下来三日,王襄命令军队每日佯攻,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时暗中派钱盏率精锐沿河东岸隐秘行进,寻找渡河点。
第四日深夜,钱盏带回好消息,上游三里处有一浅滩,可涉水过河。
第五日拂晓,王襄集结全军,兵分三路,一路由孙昭远率领,正面佯攻;一路由钱盏带领,从上游浅滩绕到敌后;自己则亲率主力从中路突破。
战鼓擂响时,宋江正在瞭望台上转手里的千里江山镜,眼见着敌军人山人海,心中打突突,他没料到王襄会突然全力进攻!
两岸箭塔刚射出第一轮箭,钱盏的奇兵已从背后杀入敌营,那些会爆炸的罐子还未来得及使用,存放的帐篷就被点燃,引发连环爆炸。
宋江眼看敌军往前冲的红了眼了,赶紧下达军令,“撤退!”
五千对五万!他又不是什么项王韩信,这种情况还能一战,既然敌军已经识破他的计谋,那就干脆三十六计,赶紧溜吧!
第339章将计就计
王襄亲率铁骑冲过关口,长刀所向之处,敌军纷纷溃退,当他杀到敌营大帐时,只见帐内空空如也。
“报告大王!宋江率残部向北逃了!”
王襄冷哼一声,把长刀收入鞘中,他没有追击,而是立即下令,“全军前进,务必今日拿下潼关!”
王襄的大军抵达潼关北门时,城墙上竟无一人防守,城门大开,仿佛专程等候他们到来。
王襄心中警铃大作,派斥候入城查探。
斥候很快回报:“城中空无一人,守军早已撤离了,南门发现大量车辙压迹,似是匆忙运走了粮草。”
钱盏疑惑道:“宋江这是唱的哪出?拱手让关?”
王襄登上城楼,眺望南方,远处尘土飞扬,似有大部队行军的痕迹。他抚摸着城墙上的箭痕,突然明白了什么。
“好一个宋江……”王襄冷笑,“他派人在关口阻拦,趁机将潼关物资士兵转移……说到底,他这群土匪兵就是拖延时日,等待援军,根本没打算迎战,亏我还严阵以待,耽搁了这么久!”
他转身对众将道:“既然拱手让城,就别怪我等坚守了,传令下去,加固城防,准备迎战!”
潼关如今既然到了他们手里,由中原军把持,也该让江南军看看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至于宋江,他一伙人既然在潼关以里,就等到一切布置完毕,他们关中来一场关门打狗,看那黑宋江能逃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