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褆这个长子的生卒年虽然被抹除了信息,但赵恆的次子,却有生卒年!”
“赵恆的次子,赵祐,是995年12月23日生,995年,也就是至道元年。”
“而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赵恆被立为了太子。”
“而赵褆,作为长子,肯定比赵祐大,自然是在赵祐之前生的。”
“而赵褆的母亲,其实也很好找……”
“赵恆有个正妻,是潘氏,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赵恆。”
“史书上记载,她二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没有留下任何之女。”
“但就以赵恆那几个儿子的情况来看,这些,也很明显就是篡改的。”
“赵恆能生儿子,就说明他没有问题。”
“而潘氏,她的父亲就是之前提到过的潘美。”
“潘美家族人丁兴旺,所以,潘氏肯定也没问题。”
“所以,很有可能,这个长子,就是潘氏生的。”
“只不过,这身份,有点敏感了。”
“潘氏的父亲潘美,乃是妥妥的开国功臣,属於武勛集团了。”
“就赵光义那打压武將的姿態,文官逐渐崛起。”
“那些文官绝对不愿意看到宋真宗与武勛搞在一起。”
“这天下,还得是他们文官一家独大才行。”
“於是乎,潘氏在二十二岁的时候死了,而他的儿子,估摸著,等到赵恆被立为太子那段时间,也死了!”
“情况,大概与朱標的妻子常氏、长子朱雄英类似!”
“然后就是次子赵祐。”
“赵祐是有明確记载的,活到九岁的时候死了,母亲是郭氏。”
“这个郭氏的父亲是郭守文,郭守文是跟著郭威南征北战的。”
“这也是个武勛集团的存在。”
“而赵祐,死在1003年,也就是咸平六年。”
“咸平六年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辽国入侵,赵恆御驾亲征!”
“然后,后面就发生了澶渊之盟。”
“別看什么大胜之类的。”
“其实从这里,就看出一些基调,宋朝的文官,不想打仗,哪怕是別人入侵,他们也不想打仗。”
“別说是因为皇帝不想打仗,他再蠢也知道,只有打仗,才能解决问题。”
“他毕竟是赵光义教出来的,赵光义再蠢,也知道要打仗,御驾亲征也是正常的。”
“但赵光义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把武將打压的太惨了,这么多年过去之后,文官野心就开始膨胀了。”
“之前就说过,五代十国,是个人均恶人的时代。”
“武將为祸一方,这些文官也不见得有多仁义,有多好。”
“好人早就被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剩下来的,自然就全员恶人。”
“当文官一旦被解开韁绳,赵光义又开始放纵似的重用文官,这文官的权利,不就开始膨胀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