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李崇义越说越激动,挥舞着手中的玉笏,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何高轩脸上:
“若是人人都像他吴承安这般,仗着手中有点兵权,就可以随意抓捕、审讯,乃至处决地方大员,那这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
“今日他吴承安可以杀一个李文渊,明日是不是就敢杀一个刺史?后日是不是就敢杀一个尚书?”
“长此以往,朝廷威严何在?国家法度何在?文武之分,君臣之序,还要不要了?”
他这番言论,极其刁钻狠辣!
他避开了为李文渊具体罪行辩护的泥潭,而是牢牢抓住程序正义体制根本这个大帽子,狠狠扣了下来!
他将吴承安的行为,定性为对整个朝廷官僚体系和法度的悍然挑战,试图激起所有文官,甚至是皇帝对于武人擅权的天然警惕和反感。
“太师所言,不无道理啊!”
“是啊,程序上,确实。。。。。。有些欠妥。”
“此风绝不可长!”
果然,李崇义这番话立刻在文官队列中引起了一片低沉的附和之声。
许多官员,即便对李文渊并无好感,甚至乐见其倒台,但对于吴承安这种越俎代庖、以武犯禁的行为,从内心深处感到不安和抵触。
这是文官集团维护自身特权和政治秩序的本能反应。
李崇义见自己的话起到了效果,心中稍定,语气更加沉痛,转向御座,躬身道:
“陛下!老臣并非要为罪官李文渊开脱!若其果真罪大恶极,自有国法严惩!”
“但国法有度,程序不可废!吴承安此举,看似快意恩仇,实则是目无朝廷,僭越权柄,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其危害,远比一个李文渊更大!”
“若不严加申饬,予以惩处,只怕日后各地将领纷纷效仿,我大乾王朝,纲纪崩坏,国将不国啊!望陛下明鉴!”
他这番陈述,可谓老辣至极,直接将问题的性质从“该不该杀李文渊”提升到了“要不要维护朝廷法度根本”的高度。
将自己放在了维护国家体制的道德制高点上,向皇帝和满朝文武施加巨大的压力。
金銮殿内,刚刚因何高轩等人掀起的“正义”声浪,此刻被李崇义这番“维护法统”的言论生生压了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御座之上的年轻皇帝,等待着他的最终裁断。
这场朝堂之争的核心,已然从李文渊的罪行,转向了吴承安行为的合法性,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权力博弈。
李崇义那番紧扣“朝廷法度”、“程序正义”的凌厉反击,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又泼进一瓢冷水,瞬间在金銮殿内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和更尖锐的对立。
何高轩岂容他轻易扭转局面?
几乎是在李崇义话音落下的瞬间,他便踏前一步,须发皆张,毫不退让地反驳道:
“太师!你口口声声程序法度,岂不闻事急从权?”
“幽州前线,烽火连天,将士们每一刻都在流血牺牲!”
“李文渊克扣的,是救命的粮草,是杀敌的军械!此等行为,与阵前投敌何异?”
“若按部就班,行文、核查、审讯、上报,待朝廷决议下来,只怕幽州战局早已糜烂,无数将士已然枉死!”
“吴承安将军临机决断,斩此国贼,正是为了挽救危局,避免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