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宇区长拿起电话,“请他们进来。”
从门口进来一男一女。
男的年纪稍微大一点,约摸着三十多岁。
女子看着就很年轻,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这位是从平山区过来的宋区长。”通宇区长向两人介绍着自己。
“宋区长,我是刘靖金,政府办副主任;我是柳澜,政府办调研室干部。”
两人自我介绍。
通宇区长接过话,“刘靖金县政府办头号笔杆子,常年从事政府工作,理论和实践都很丰富。柳澜西京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毕业,选调到平山区,刚来半年,多项调研报告发表在省内参。”
“这可都是我县政府的精英,以后就协助你工作。”
看着两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宋秋实心中欢喜。
工作不怕多,就怕人不够。
没想到通宇区长竟然会给他派这么优秀的两位同志。
“感谢周区长。”
通宇区长示意两人离开,接着拍了拍他肩膀。
“城建、环保、农业,这三块工作,都不好搞,你身上担子很重。”
在政府系统待了这么些年,宋秋实自然明白哪些工作好做,哪些工作不好做。
“有周区长支持,我尽全力做好。”
通宇区长笑了笑,“钱书记说过:我们当官就是要出政绩。”
“平山区之所以能在全市名列前茅,靠的就是一个个政绩堆出来的。”
果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GDP每季度考核指标。
所以GDP这个数字,反映着地区领导干部的能力。
“我明白。”
从通宇区长办公室离开后,宋秋实到处走了走,看了看。
三天后,他突然接到报告,说银海丝绸厂拆迁,工人围堵,还伤了人。
宋秋实立刻叫上刘靖金和柳澜奔赴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