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对文工团没兴趣。”杨黛虽然看见了对方的介绍信,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但还是不准备多谈。
她不是原身,对于文工团这种地方没有兴趣。
相比较文工团,去食品厂这件事对她来说更为重要。
“请让一让,我们还有事。”杨黛的态度坚决,男人不自在地动了动脚步,看着杨黛走远的身影,想了想还是跟了上去。
杨黛本来想着甩开他,但是县城一共就这么大,国营饭店距离食品厂并不远,因此只能让人跟上。
男人看着杨黛和夏子清走进食品厂的大门,又在食品厂门口等了一会儿,发现两人并没有出来的意思。
想了想转身去了邮局,不知道给谁打了个电话。
杨黛和夏子清走进去的时候,郑华生已经在等着两人了。
“我去喊厂长,咱们去会议室谈。”郑华生看到两人结伴而
来,语气中有克制不住的激动。
在郑华生眼里,杨黛和夏子清两个人就是他们食品厂的财神贵人,因为这两个人的存在,他们食品厂才起死回生。
“你说食品厂会怎么安排我们两个?”夏子清走进来,同杨黛一起坐在椅子上,上下打量着会议室。
食品厂在县城并不突出,甚至一度破产,如今虽然已经焕发生机,但是仅限于车间的部分,会议室这种地方,依旧没什么变化,老化的椅子和有些掉漆陈旧的桌子,在光线中飞舞的灰尘,有一种人到暮年的凄凉感。
“你有什么想法?”杨黛看向夏子清,她觉得夏子清知道的事情很多,想听一听夏子清的意见。
越和夏子清接触,杨黛心中的想法便越多,她对夏子清的故乡,大城市沪市,已经产生了想法。
如果有机会,她先去看看沪市这种超级大城市会是什么模样。
夏子清这种见多识广,能够直接用英文和外商交流的人,在沪市竟然还找不到工作。
夏子清摇头,她不太清楚食品厂的作风。
上辈子她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上,只知道订单来来回回拉扯,食品厂上下也都心力交瘁,最后给了杨黛什么样的奖励,夏子清并不清楚。
只知道事情了结之后,杨黛家里多了一辆自行车。
夏子清原本猜测,可能是食品厂将自行车票当做奖励给了杨黛。
但是今天去了一趟百货大楼,夏子清明白,杨黛手中应该是有自行车票的,她早就有买自行车的打算。
“总不会亏待我们的。”杨黛的视线落在会议室墙上的画像,微微移开眼睛,又去看放在桌上的书。
这本书十分常见,即便是不识字的人家里,也会出现这本书。
书里都是伟人的语录,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起初的时候,杨黛觉得有些不适应,但如今已经能将这本书的语录倒背如流。
“你说得对,食品厂总不能让人失望。”
夏子清话音落下,很快门口就有了响动,是厂长和郑华生两个人一起过来了。
“两位同志久等了。”厂长态度和蔼,笑眯眯心情很好。
很快食品厂便说出了自己这边的答案。
“经过我们厂办开会决定,想要聘请两位为临时工,每个月二十块钱的工资,两位意下如何?”厂长一边说,一边注意两人的神情变化。
起初的时候,食品厂找上杨黛是死马当活马医,当时郑华生虽然没有同杨黛谈好最后的报酬,但其实找到杨黛之前,食品厂就已经开过会了。
如果订单不能成,那么只给杨黛一个辛苦费两块钱,当做画画的报酬。
如果订单成了,那就将辛苦费升到十块钱,外加一些票证上的奖励,但也不会多多少,毕竟整个食品厂也捉襟见肘呢。
但是没想到,最终的订单,超乎食品厂的想象。
不仅成功谈下来了,还因为两种方案无法抉择,订单直接翻倍了。
那么之前食品厂商量的给出的报酬,听起来就太低了。
可是再向上加码,到底应该给两人什么样的奖励,食品厂不得不再次开会讨论。
好在夏子清因为需要给埃尔德充当临时的翻译秘书,最近并不在。
食品厂也有了正当的借口拖延,说两个人都是食品厂的功臣,正好等夏子清回来再谈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