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黛说起了关长林送给她的膏药,“之后我娘也给过我几贴膏药,但是用起来没有舅舅的效果好,膏药的药方舅舅肯定是改良过吧。”
关长林已经打定主意不轻易和杨黛说话,毕竟自己心理那一关,并不是那么好过的。
但此时此刻听到杨黛的话,他还是诧异转头,“你能用出来?真的有用?”
杨黛脸上的微笑明显了几分,又仔细同关长林说起两个膏药的不同之处。
几句话下来,关长林的表情已经彻底变了。
“以后要是有时间,可以多来看看。”杨黛和韩霖离开的时候,关长林的脸上已经挂上了笑容,像是毫无隔阂一般。
“舅舅不嫌我们打扰就好。”
寒暄两句,杨黛和韩霖才准备回家,此时已经夕阳西斜,两人在路上慢慢走着,气氛安静。
一直走出漳河大队,杨黛终于开口,“今天也算是成功了。”
不过这种事情,不
是一次之功,而需要长期努力。
韩霖抿唇,没有说话,这次的事情,杨黛说什么都不让他插手,今天从始至终,他就是个背景板。
韩霖的心情不算好,这种杨黛把他排除在外的感受,他觉得难受。
他们是夫妻,不管什么事情,都应该一起面对的。
这般想着,韩霖骑车快了一些,乡间的道路不平,坑坑洼洼。
杨黛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时不时的颠簸,让她根本没有办法稳稳当当坐在后座上不动。
几次颠簸之后,杨黛索性也放弃了,伸手松松揽住了韩霖的腰身,额头也抵在了韩霖的背上。
韩霖唇角勾起,温热的风迎面扑来,忽然觉得今天也是很不错的一天。
第34章第34章出手了
杨黛的生活陡然轻松下来,再没有什么着急要紧的事情可做。
她还记得刚结婚分家的时候,韩母不放心她,三五不时便要来家里看看,恨不得天天盯着她,让她出门上工。
但是如今这种事情已经没有了。
不知道是韩霖特意打过招呼,还是韩母自己担心打扰到杨黛的创作,韩母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很少过来了。
家里没人过来,对杨黛而言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她不用时刻记着,将自己用过的东西收起来,而是可以摆在顺手的位置。
床上的床单被子,也不用额外找一层粗糙的布盖一起,一切都很方便。
杨黛看了一眼自己房间的布局,拿出纸笔写之后的安排。
她昨天和韩霖已经商量好了,等到韩霖的工地再次放假,两人就一起去县城买自行车,如果百货大楼没有,就去修车铺或者黑市看看,不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两人总归都需要一辆。
买了自行车再去县里的电力局报名,看看什么时候家里能够通电。
这两项都是已经有安排的,剩下两项,写着缝纫机和收音机,杨黛暂时还没有想好。
这两项东西都属于大件物品,在黄庄大队极其罕见,依照杨黛的想法,要想在生活品质上不那么出风头,这两项东西,最好是先不买。
但是这两个东西,她又确实好奇。
依照夏子清的说法,有了收音机,就能听到很多广播,能听到最新的政策,最稀奇的东西,即便不走出黄庄大队,也能消息灵通。
这是杨黛最满意的一点,她对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好奇心,想要一步步探索,但是受限于如今的条件。
她还想去看看夏子清口中的绿皮火车。
从沪市到黄庄大队,夏子清说她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下了火车之后又上汽车,最后被大队长用牛车,接到了黄庄大队。
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夏子清兜兜转转用了三天的时间,抵达了目的地。
这样的速度在杨黛看来已经很快了,但是她依旧听出了夏子清语气中的不满,夏子清似乎笃定,以后出行的速度还能更快。
这些东西都是以前杨黛所没有感受过的,如今她想寻找机会,体验新的东西。
杨黛盯着自己手中的纸张,最终还是在缝纫机和收音机那里打了个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