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宋都城临安府上下来说,今天又是喜闻乐见的一天。
因为“天下第一美人”所在兴国公府,昨夜又出了新闻!
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香帅”楚留香昨天留书兴国公府,说要于子时来取府上的珍宝白玉美人。
堂堂兴国公府岂能由此等“宵小”张狂?!兴国公卫大都督当即修书数封,邀请诸多高手请来相助(此处人数传言不一,有说五六人,有说十余人,有说几十人,最新的福临酒楼里面的说书人已经将人数更新至百余人),然而当夜子时,“香帅”楚留香踏月而来,于众目睽睽之下,轻松取走白玉美人!
嗯,事情到这里,只能说又给这位“强盗里的大元帅”扬了把名,给酒楼里的说书人和看客多了个小小的谈资,让堂堂兴国公府小小的丢了把脸。
但是,关键是但是——
轻松取宝潇洒离去的“香帅”楚留香,在经过兴国府嫡女、“江南仙姝”“天下第一美人”卫家玉娘的闺阁前,因为好奇看了一眼。而恰巧,彼时卫家玉娘也因被此事所扰而夜不能寐,遂起身在窗前赏月。
于是,绰号“盗帅”“香帅”、传言中极具女人缘但同样也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楚留香楚香帅,竟然就此定住身而能不动,之后更是主动致歉,以冒犯为由,将到手的白玉美人还给了卫家小姐!
哦豁!这下,事情可就传奇起来啦!
江湖侠客与世家小姐,英俊侠士与绝色佳人,夜里盗宝与月下相逢,武艺高强与美色倾城,而最后的最后,高强的武艺“不敌”倾国绝色。无论是氛围感还是故事性,无论是情节之起伏和结局之意外,都可以说是顶配了,这样要素齐全的故事,要是还不走红,岂不是瞧不起我大宋的勾栏瓦肆文化吗?
于是,当兴国公府的下人们因家主严令禁口还没有人人都知道的情况下,这条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临安府。如同跟过去的每一次一样,当兴国公夫妇反应过来时,一切都为时已晚。甚至夫妻俩还是宫里派人询问才知道整个临安府都已经“沦陷”。
一时间,饶是玉树临风的兴国公一向温文尔雅,竟也生出将府里所有的刁奴都杀掉的暴虐心思。
而最令他心疼的,自然是自己的宝贝女儿,因着这事,又缩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了。
诗衣当然不想出门了。
想都不用想,她现在出门,必然又是被围观的局面。
她来到此地已有一十四载,临安人民的热情,她可太清楚了。
这一世她小小年纪就是“一泓祸水”,但毕竟年纪小,虽然很早就“声名在外”,但日常起居出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便。
但随着年纪渐大,情况渐渐有些不对了,譬如服侍的侍女偶尔间失神,譬如出行时引起围观,譬如偶然间窥到她模样的路人的如痴如醉或呆若木鸡,都给她带来不小的困扰。
但真正让她破防的,还是去年春天到西湖踏青的时候,因春风热烈,将车帘不断吹起,也就让她不断暴露于人前,结果便是围观者众,以致马车难行,而也不知是哪个好事者,先前一枝桃花扔了过来,接着围观人群,无论男女,手上有花的扔花,有果的掷果,没有鲜花的还有人掷出纱花绢花。眼见局面将要失控,陪行的兄长连忙指使马车半途折返,随行的护卫仆妇也是一路护卫,这才勉强回府。
而至此以后,只要诗衣出府,且被路人识出,都会迎来“掷果盈车”的待遇。
相距近千年,魏晋士民“掷果盈车”之风竟能在大宋重新复苏,简直离谱。
从那以后,近两年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的诗衣就更不大乐意出门了。即使出门,也会尽可能低调并进行遮掩。
也正因为对临安府百姓的“热情”很有了解,所以这次“白玉美人”消息流传出去后,她就果断再度“闭关”。
至于这次消息流出,诗衣也是无奈。
她知道楚留香楚大哥是好意,但这好意确实有些“烫人”。
她倒是有想过将这尊白玉美人“昧下来”,但这样做,等同于让楚大哥平白背负了“骂名”——虽然楚大哥十之八九并不会介意,但诗衣心里却是过意不去。
但既然决定将白玉美人交出来,那肯定要解释一下为何玉人会在她这里,继而要解释楚留香为何要这么做,一来二去,不能说是和盘托出,也差不多是如实相告了。
当然了,本来她还在盘算,要不要先只秘密告诉爹娘,再一起想个“对外通稿”,既宣告白玉美人归来,又不损“盗帅”的名誉,同时还能将她隐去。
虽然感觉基本没可能,但诗衣还是想要挣扎一下。
然则还没等她实施,值夜的素笺恰好醒来,看到了桌子上的白玉美人和站在窗前的她,吃惊之下,也没多想就点燃了灯烛。
结果整夜都在高度警戒的护院立即发现了这里的“异常”,整出来的动静紧接着又惊动了前院正在沮丧中的父亲并几名江湖高手,而“护女心切”的爹爹不由分说就带领众高手前来查探。
闹到这一步,隐藏自然也就毫无意义。诗衣也就干脆熄了之前的小心思,坦然将事情说了出来——当然,屋顶赏月什么的,自然半字没提。就连刚刚学到手的内功心法,她也暂时没透露半个字。
之后虽然父亲严肃的下达了禁口令,但当时诗衣就觉得没啥用。果然,甚至不需要多长时间,第二天这相关的消息就已经在临安府传得满天飞。
事前早有预料,所以诗衣内心里并没有太多惊讶,旁人想象中的羞恼、生闷气什么的更是不存在。至于暂时不出门,一半真是因为不想在此时出去被人围观,而另一半原因,自然就是借此机会宅在家里认真练功啦!
这才是眼下的正事!
此刻,闺阁书房内,丫鬟们以为因心烦而躲在里面不见人的仙子小姐,此刻并没有如她们想象中那样手持书卷,蹙眉不胜,一幅清冷仙子、柔弱才女的模样,而是一脸肃穆的盘坐在绣垫上,仿佛一位道士般闭眼打坐。
随着一股细微的热流沿着脉络于四肢百骸间游走一遍,少女终于轻轻呼了口气,面带笑意的睁开了眼睛。
而在她的眼前,一道虚幻的“面板”正浮于半空,其中一个区块正清晰的显示着她的“打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