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广修明白了,却踌躇着不敢说出口。
江叙风眼中浮起一丝冷意:“所以尚宣加大药量让赵扬之醉到今日,是为了让他没有机会在陛下面前开口。”
广修感到冷汗从背后冒出:“他到底查到了什么?”
“我不知道。”江叙风突然想到了什么,“我记得你和我说过,你们的师父在死前也调查过尚宣?”
“是。”广修对这事印象很深,“但我不知道查到了什么,师父他老人家有一套独立的情报网,获得的消息不会经过我们这些无关人员的手,而且师父下狱后不久,府邸就意外起火被烧了个精光,各处据点也被抄没,那些文卷也就无从寻找了。”
这些江叙风有耳闻。张中全作为大名鼎鼎的剑圣,座下弟子无数,即便入了庙堂,江湖的行事手段也并未被他摒弃。他不仅培养了广修这样的十二影司负责护卫与执行任务,还有一支庞大的情报队伍,散落在世间各处网罗天下之事。
“内阁两位辅臣皆在调查过尚宣后身陷囹圄,尚宣身上到底有什么不可示人的秘密?”江叙风喃喃低语着。
沸水注入盖碗,娇嫩的茶叶在水流的冲击下翻滚着,蒸腾起一片带着馥郁清香的水汽,那水汽腾起又消散。
突然江叙风想起年初各部紧张筹备北伐事宜时,尚宣屡屡打着替圣上惩查贪污的旗号从中干扰,虽然当时尚宣所查的官员中,大多确有贪污行为,但涉及银钱都不算多,大可不必在举国之力筹备北伐这么关键的时刻,大动干戈抓捕大量官员扰乱人心。
一个念头闪过江叙风脑海,让他感到深深的不安。
“广修,传信给在平朔的影司,让他们暗中去北燚找找,有没有早些年跟前朝太子接触过的人。”
“是!”
“快去快回,我一会儿还要去个地方。”
—
正午,江叙风和广修驾车来到后湖黄册库。
大梁为核实户口、征调赋税,从顺统二年起建立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全国各户乡贯、姓名、丁口、田宅等信息,由地方填报收集后交由朝廷户部汇总,每八年更新一次。
全国黄册均存放在后湖黄册库中,由户部直管,此处有重兵把守,且四面环水,仅有一处渡口。库官核验江叙风的腰牌并确认他们没有携带笔墨后,用船将他们带到库中。
尚宣是汴州人,江叙风来到军籍黄册汴州府区域开始寻找,没过一会儿,他就找到了有尚宣姓名的那页户籍,上面记录尚家总共五口人,尚宣是三兄弟中最小的,除开尚宣外,尚家其余四口人在顺统十年或战殁或病故。
这页户籍十分正常,纸张、墨迹都是陈旧的,江叙风翻来覆去看了许久,并未看出有纂改的痕迹。
河南是大梁皇上起义军的发源地,北燚还未倒台时,皇上已将此地牢牢控制在手中,若尚宣没有在户籍上作假,那江叙风的猜想基本不成立。
但江叙风心中的不安并没有因此消退。
如今是顺统十七年,这份黄册是顺统十年统计的,正好是尚宣入朝为官那年。
黄册每八年更新一次,所以顺统二年也有一份黄册,那时尚宣才十岁出头,总不至于那个时候就未雨绸缪在户籍上做手脚,所以只需将两份黄册进行对比,就能知晓其中是否有猫腻!
过期的黄册基本无人再看,存放在后库中待过期两轮后就会被销毁,如今第三轮黄册统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就是说,当明年新黄册出来后,顺统二年这批就会被烧掉了。
江叙风和广修来到后库相应区域,可他们翻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属于尚家的那页户籍信息。
每册黄册以十户为一甲,装订成一本,江叙风看着他手上这本只有九户的黄册,很显然,有人将尚家那页户籍撕毁了。
能在户部严防直管的黄册库中做手脚的,只能是户部的人。江叙风眉峰往下一沉。
“黄册由地方统计后再上交户部,地方上肯定留有备份,广修,你再派两个影司去汴州府找找顺统二年尚家的户籍信息,找到后抄录一份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