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
临近年关之际,叶府按照往常惯例,前往旧城隍庙前搭建粥棚,广施布善。
叶昭苏在府中闲着无事,带竹月一同前往帮忙。
因为周边县城和庄子的收成不好,加上年中遇上大旱,导致流民比以往要多,粥棚前早已排起了长队。
见到有吃食送来,流民们如饥似渴,一窝蜂围了上来争抢,要不是有叶宸压着,仿佛要把粥棚掀了。
“排好队!每个人都能领上,若不排队,所有人都吃不上!”叶宸严声呼喊。
流民们被叶宸气势所压,纷纷按顺序站好。
叶昭苏到的时候,叶宸正指挥着流民排队领吃食,纪律好了不少。
幸亏今日府中多备了些,这样算算每位流民都能分到一碗稀粥和一个馒头或者一块地瓜。
“阿兄!”叶昭苏上前打招呼:“府中无事,我来帮帮忙。”
“你不来就是在帮忙了。”叶宸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脸上挂着礼貌性微笑给下一位排队的人舀一勺稀粥,然后偏着头收回笑容反问叶昭苏:“怎么,府中已经不够你折腾了?你的后院假山装扮完了?”
叶府总是在叶昭苏的心血来潮之下“焕然一新”,昨日的照壁,今日的主厅,明日的房梁,后日的池塘,她都没放过。这不,最近又瞄上了后花园的假山,她说要在开春前将假山染成绿色。
不过叶昭苏对叶宸说的话见怪不怪,已然养成了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的好习惯,选择性耳聋,甚至学会了反击。
“早晨祖母说,我如今已经及笄,可以跟着大姑母学习如何管理家中事宜了,所以你的冠礼便交由我来筹备。”说完不忘对叶宸送上微笑。
叶宸手中动作一顿,嘴唇紧抿,他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冠礼担忧,不敢想象将会是怎样一副鸡飞狗跳的场景,继而不再理会叶昭苏,专心给排队的人舀粥。
见成功呛住了他,叶昭苏微微得意轻轻晃了晃自己脑袋,不过她也没停歇,在给领完粥的人分发馒头或是地瓜,脸上笑容从没卸下来过,一丝温暖感染了整条队伍,领完吃食的流民都夸她是仙女下凡。
在一声声夸赞中叶宸的脸拉得更长了,导致人们感觉同一个粥棚左右两边呈现出两种气场:右边领粥的地方如坠冰窖,大家都默默领完粥道谢后快步离开,然后来到左边领馒头的地方,感受如沐春风,加上分发馒头的姑娘见谁都嫣然一笑,灿若春华,夸赞声更多了。
“姑娘,姑娘。”竹月在叶昭苏身后小声叫她。
“嗯?怎么了?”叶昭苏凑着耳朵听她接下来的话。
“你看那个小女孩。”竹月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刚离开粥棚的一个矮小背影,“我感觉刚领完馒头的那个小女孩特别眼熟,她都来了三四趟了。”
经竹月提醒,叶昭苏这才审视起刚离开的小女孩背影,竹月不提还好,她一提叶昭苏才感觉到不对劲。
寒冬腊月,初雪刚过,叶昭苏里穿绯红绣花对襟锦袍,外罩青狐裘,手捧汤婆子才出得了门,连这些流民都裹着打满补丁的棉衣,但那个小女孩仅穿了件单薄的里衣。
“她怎么穿得如此少?”叶昭苏疑惑。
“不是的姑娘,她之前还穿了件外袄,成色款式虽算不上新,但也是干干净净的,可这来来回回几趟了,如今就剩里衣了。”
叶昭苏“咦”了一声,假如照竹月这么说,是不是可以猜测这个小女孩为了多拿几份吃食故意脱下外衣装成每次都是第一次来领吃食的模样。
可毕竟吃食份量有定数而流民过多,每人领一份都勉勉强强。
搭粥棚的本意并不是让他们能吃饱喝足,而是为了他们不至于饿死在这个寒冬,她使这样障眼法岂不是占了别人生存下去的机会。
“走,去看看。”叶昭苏指使一旁府里的下人接替她的位置,随后和竹月小心翼翼跟了上去。
她二人悄悄跟随小女孩来到旧城隍庙后院位置,远远瞧见她从一旁半人高的洞口钻进去,她俩对视一眼后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刚钻过洞口,入眼便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盖着积雪,少数草丛甚至漫过了小腿。
旧城隍庙年久失修,破窗残瓦,屋檐上结满了蛛网,不过主殿还算得上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会选择在这里生存。
透过残破的窗棂,叶昭苏看到庙里有六个孩童或蹲或坐在各处,正两人分吃一碗粥和馒头。
一处角落铺满了干草,干草前有一堆燃烧殆尽的木柴,一位抱着襁褓的女人坐在干草上面,刚排队领吃食的小女孩正把粥递给她喝,那个女人怀中的襁褓裹着一件外袄,像是小女孩本该穿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