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知道开市日的百姓,都兴致勃勃、蠢蠢欲动。
也总有购物欲不强的,如甘明兰之类的人在。
左文康就问她:
“听说番商带的珠宝和玉石很多,娘子你怎么不去买些?留着给自己做首饰轮着戴也好,给圆圆存一些当嫁妆也不错啊。”
甘明兰:“”
那是你不知道。
自打洗劫了喀什葛尔汗国上一任汗王的国库后,普通的宝石玉石之类,咱再没看上眼过。
话她不能明说,故作嫌弃状:
“再好看的宝石和玉石都是石头,你看战乱的时候,这些好看的石头能换几斤米?无论是盛世和乱世,还得是黄金最保值!各作坊每年分给我们府上的收益,回头都全给换成黄金存起来吧。”
府里明面上作坊的利润分成,一年都不下三十万两银了。
哪怕三个孩子长大后全都是败家子,给他们的家底也够败家几代人的。
不差钱夫妻决定,暂时不去凑这份热闹。
第483章火热的边贸
热闹,其实不是那么好凑的。
开市第一天。
伊里八卦街的八条主街上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全是人头。
被大人挤丢了的小孩,都有一百多个!
要不是大街上有关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这些被挤丢的小孩,说不定都得被拍花子给抱走。
而且商家们走的大都是大宗采买的路线,根本不待见零星采买的散客。
看热闹的百姓们,是真的只能围着看热闹。
这不。
就有巴蜀的杂货商行,在店铺前祭出了飏车。
数百个胡人和番商,围观了两个小伙子分别操作两架飏车,轻松分离了一石带谷壳的稻米和一石带麦穗渣麦子的全过程。
再然后。
围观的胡人和番商,纷纷举着手里的雍泰朝大银行发行的银票,高声嚷着要进货。
在巴蜀做工加木料一两银子,就能下来的飏车。
在这里,杂货商行的伙计们高喊着:
“飏车一架五十两银!一次不少于十架起卖!”
人家就是这么霸气!
小小飏车,是两个边贸城独一份的买卖。
引得商铺两侧的商家们,投以各种嫉妒的小眼神!
嫉妒也没用!
两百架飏车,不到半个时辰就卖了个精光!
轻松回款一万两!
除去商税、进货成本和一路的开销,怒赚八千多两银。
杂货商行东家和儿子在兴奋之余,还有些意犹未尽。
第一次出远门历练的儿子感慨:“爹,我们的胆子还是不够大啊!”
杂货商行东家也是后悔不迭:
“怪我没听出布政使大人那会儿的暗示,要是听明白了,运个千八百架来,开张一回吃十年!这来了关西才听说,镇西大将军就是我们布政使大人的嫡亲大姐,哎!要早知道就好了!”
他的儿子也点头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