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派遣官员去黑龙江亲眼确认,这稻米,到底是不是在黑龙江种出来的。
倒不是不相信德隆,要不然他也不会现在就感慨“幸甚”这样的话,只是兹事体大,雍正帝是想在龙脉祖地开荒垦田,表示天佑爱新觉罗皇室的,必须要慎之又慎,必须做到严谨无误,需要派遣官员去详加查看才能昭告天下。
雍正帝道:“朕会派遣盛京户部官员去三江地区勘定地亩,查验你之所说,等有定论,朕会有重赏。”
德隆连忙请命道:“臣请亲去前往三江之地勘察土地,还请皇上准许。”
雍正帝失笑:“你才回京,就又要去关外,舍得你父王母妃吗?”
德隆当然不舍得,他才入京一天,为了准备这封奏折,他都还没回王府拜见过呢,怎么会舍得又要离京?
第344章
德隆不想才回京就又要离京,但这功劳来之不易,为此,弘晖和德亨两个点灯熬油,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奏折和眼下的局面,他不能辜负了兄弟们的好意。
不过是带人去三江地区勘验地亩罢了,又不是去了不回来了。
到时候他带着功劳回京,那才是风光体面呢。
德隆再请命道:“臣向无大才,为皇上当差,唯勤谨二字,父王母妃定也欣慰臣能为皇上分忧的,还请皇上命臣前往。”
雍正帝还是不答应,笑道:“你有此心是好的,不过,朕对你另有安排,去黑龙江种地,朕会另派可靠之人去。真是奇也怪哉,你竟然懂种地?”
其实雍正更想说的是,你个纨绔子弟居然想着去种地?
要说这稻米是德亨种出来的雍正帝是一点都不怀疑,弘晖种出来他都要诧异,居然是德隆?
德隆从小什么性子,那是纨绔中的纨绔,吃喝玩乐撵鸡走狗还行,种地?他分得清稻米和小麦什么区别吗?
德隆站在那里,笑的跟地主家傻儿子似的,憨憨道:“臣打小儿就跟着皇上在圆明园种地,没亲手种过,看还是能看的明白的。”
这话,可真实在!
这是德亨、弘晖、允祥这等人的想法。
真会拍马屁啊!!
这是朝鲜使臣、户部司耕田官员等人的想法。
雍正帝畅快大笑起来,道:“没错儿,朕尤记得,大太阳底下,朕带着弘晖、德亨两个,赶着老牛在田地里犁土,你没个定性,总是犁到一半儿就跑了。除虫时候,不撒农药,竟带着卓尔、依尔哈和萨日格她们捉蚂蚱,然后拔了朕的牡丹花枝子烤来吃。锄草时候,总是将麦苗和杂草一起锄了,朕嫌你碍事,让你去放水浇田,你倒好,将朕好不容易抽穗的麦田给淹了……”
啊这!
这么有趣儿的吗?
听到雍正帝述说往事,弘晖、德亨、德隆三个都捧场笑起来。
只是德亨暗中腹诽,德隆是很听话很能吃苦的,每次下地都跟前跟后。
那时候弘晖和德亨年纪小,他年纪大,就抢着帮弟弟们干累活重活,也是看卓尔三个都是女孩子,怕她们在野外被人冲撞了,才赶过去陪着,麦田被淹了是你固执,水渠没修好,口子放大了,等好不容易将水堵上,麦田里水量已经超标了,后来水也排出来了,麦田一点都没事……
你怎么不说这个,单将他一两次顽皮的事情拎出来说?
忆完往昔,雍正帝感慨道:“你还没有爵位呢,虽然你在黑龙江种水稻的大功还不能立即封赏,但朕方登基,大赦天下,封赏宗亲,你也在列,朕就先封你做贝子,待朝鲜水稻在黑龙江种活,朕还有加封。”
德隆大喜,但还是谦虚道:“这如何使得,皇上隆恩太重……”
雍正帝摆摆手,笑道:“你自小也是在朕膝下长大,往年还叫朕一声阿玛,怎么长大了,倒生疏了?”
德隆鼻息突然哽咽起来,德亨说这话,那是拿他当亲兄弟看,德隆自是不能当真的。雍正帝说这话,就是承认他是和弘晖、德亨一样的,这对他以后在京城立足大有裨益。
德隆不再推拒,跪地叩首,道:“儿臣谢皇父隆恩,皇父万岁万岁万万岁。”
雍正帝满意点头,对弘晖道:“快将他扶起来,以后你们兄弟相互扶持,何愁我大清江山不能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