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杨修正准备让人把于禁装车送走,却不成想于禁开口道“我愿降。”杨修第一时间感觉,这家伙有诈!但后面于禁说道“昨日有一姓魏的小将前来劝我,我深感他说的有理,愿投于秦王,但我不愿对曹公出手,若是打夏侯渊等人,某倒是可以出一把力。”杨修一听,姓魏的小将?那不就是魏不一么!好好好,不愧是他看中的人,真真的人才。既然是魏不一劝的,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杨修亲自给于禁解开镣铐,然后还让于禁带了他那一部的兵马。多了一个武将,他就不需要操心作战的事情了。可以专心在民生和开矿这些事情上,剩下的由魏不一和这三位武将搞定,分工非常合理。而且到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别看他们打下并州有战功,他这个保证后勤的人,功劳也不会比他们少多少,甚至远胜他们。这一点看荀彧就知道了,从未和曹操出去带兵打仗,但地位始终稳固,是曹魏的大管家,文官之首。要不是后面荀彧自己想不开,曹操也不会想让他死的。荀彧实在是太好用了,好用到曹操都离不开他。……于禁是有些懵的,他都想不到自己为什么一加入进来就能直接获得带兵的权利。一万五千兵马,在杨修退出,曹丕担任军师不带兵后,被分为三部分,每人五千。这还要加上他之前被俘虏的一千余曹军士兵,他手下的兵马要比徐晃都多。唯一比他人多的是带着一千重甲骑兵的吕布。于禁就纳闷了,袁耀麾下的人都这么自信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看他纳闷,徐晃就笑了,和吕布对视一眼后,竟是没跟于禁解释。其实,这也是一种试探。若是于禁是假意投降的话,上一秒搞完小动作,下一秒他就会被麾下将士绑起来。这一点,吕布是深有体会的。在袁耀这,根本就别想着武将能拥兵自重,因为基层军官全是袁耀的人,袁耀以一种离奇的方法,从下方向上控制着整个军队。对此,于禁不清楚,但也没轻举妄动,因为它是真心投效他家二公子,曹丕。曹丕也没让他失望,在他纳闷的时候主动和他解释了一下。于禁大惊“竟有此事!?那袁耀是怎么做到的!”曹丕面色一变“隔墙有耳!对主公的称谓要尊敬!”于禁皱眉,这军帐之中就他和公子两人,他可看不见还有什么人在。军帐外倒是站着守兵,但那都是他之前的亲兵,不是袁耀的兵。能有什么问题?显然,他们是没遇见过孙策,否则就会明白根部组织的厉害。“我大概能理解这些军官为何对主公如此效忠,军人在主公治下的地位极高,不光有着最高的工资,家属也有优先进入工会当雇员的资格。最关键的是伤残后的军人是能在袁耀商会中担任小吏的,就算是不:()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