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我原本已经下定的决心又开始动摇了。
陈少平身上就是有这种独特的魅力,会让你情不自禁产生敬佩感。
“县政府这边准备将骨族安置区规划在镇街上!”我说。
“这个具体情况你代表骨族和县政府谈!当然了如果能够规划在仁里镇街上是最好的。。。。。。”
听得出来,陈少平对仁里镇还是有故土情结。
“好的!陈总,还有个事,我在沧阳听到有些对您不利的消息,说您可能会被调走,或者架空。。。。。。”
陈少平在电话里面笑了,“沧阳人是最喜欢编故事的!不要听信这些,我哪里也不会去!”
和陈少平通完电话,我感慨万千。
有一种罪恶感。。。。。。
我给刘振华打了电话,决定一切按照刘振华的意思来,但前提是要先安顿好骨族兄弟。
刘振华立即安排了仁里镇镇长和华龙村的村长和我接触,明确表示没有任何问题。
骨族高寨村村民一共八十七户,我带着他们来到了华龙村,让他们自己选择居住地点。
最后得出的方案是骨族兄弟以韩云娟的房屋为核心,选择围绕它来修建自己的家园。
韩云娟是华龙村的最高点,四周只有三户人家,其余都是上去荒地。
这个问题就更加好解决了。
三户人家做思想工作,赔偿搬迁,沿着周边山区规划出来了八十七个地基。
沧阳县政府与荣江县县政府沟通后,拆迁安装款便打入公司账户之中。
我立即动手开始给骨族兄弟们修建全新的家园。
骨族兄弟并不喜欢楼房,他们就想住那种木石结构的平房。
我就充分尊重他们的习俗,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聘请为他们修建过木石结构房屋的师傅。
当然了纯木石结构已经不现实,多数还是用青砖取代了石头。
木材原本是价值不菲的,但刘振华帮忙打了招呼,骨族可以自信去伐木取材。
整个骨族八十七户,两百多口人安置下来,竟然连两千万都没有花费。
依山而建,青砖灰瓦,依然一个古城的感觉。
活动广场、道路硬化、水电设施隐隐俱全。。。。。。
四千三百万拆迁安装费,一半的钱都没有用出去。
骨族人民欢天喜地签了字,钱我就全部拿到了手。
我一家给他们买了两只羊,作为拆迁政策之一就是允许他们自由放牧。
而在仁里镇街上,一百个商铺地基已经规划在左右两侧,占地面积五十亩的新农贸市场已经动工。